[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两相体系酶解与萃取偶联制备还原型萝卜硫素提取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48012.0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00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况鹏群;王兆玲;冯尚彩;吕鑫华;赵志龙;刘祁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3/00 | 分类号: | C12P13/00;C07C331/2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徐明双 |
地址: | 27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两相 体系 萃取 制备 原型 萝卜 提取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两相体系酶解与萃取偶联制备还原型萝卜硫素提取物的方法:新鲜萝卜芽苗烘干,粉碎,正己烷提取,得除杂的萝卜芽苗微粉;加入正己烷预分散;完成后加入磷酸盐缓冲溶液,酶解与萃取偶联制备还原型萝卜硫素;调节溶液pH值,静置;加入无水硫酸钠,脱水处理;减压蒸馏,得还原型萝卜硫素提取物。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可快速高得率的酶解获得还原型萝卜硫素提取物,而且具有高萃取率、高稳定性的特点,显著提高还原型萝卜硫素提取物的总体制备工艺收率,大幅降低还原型萝卜硫素的生产成本,避免了二氯甲烷、氯仿等高毒性有机溶剂的使用,对环境无污染,特别适合工业化生产制备还原型萝卜硫素提取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两相体系酶解与萃取偶联制备还原型萝卜硫素提取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萝卜具有很好的抗癌、防癌效果,长期大量食用萝卜的人群的癌症发病率明显低于不食用或少量食用萝卜的人群,原因在于萝卜中富含硫代葡萄糖苷类化合物。其能被萝卜自身的黑芥子酶催化酶解,再经分子内重排,最终生成具有显著抗癌、防癌效果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萝卜中主要富含两种硫代葡萄糖苷类化合物(氧化型萝卜硫苷,Glucoraphenin;还原型萝卜硫苷,Glucoraphasatin),其中,萝卜芽苗中主要富含的硫代葡萄糖苷类化合物为还原型萝卜硫苷,其经萝卜芽苗自身富含的黑芥子酶催化酶解,再经分子内重排反应,最终转化生成还原型萝卜硫素(Raphasatin,分子式为C6H9NS2)。还原型萝卜硫素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据相关研究报道,还原型萝卜硫素具有很好的抗癌、防癌效果,其抗癌与防癌作用机制为:(1)显著诱导Ⅱ相解毒酶的表达,促使人体快速代谢并排泄机体内积聚的大量致癌物质;(2)显著诱导多种癌细胞的快速凋亡;(3)显著诱导多种癌细胞增殖周期的停滞;(4)有效抑制多种癌细胞的增殖,并杀死癌细胞;(5)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的增殖,并杀死幽门螺杆菌,从而高效预防胃癌的形成。另外,还原型萝卜硫素还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抗菌、抗突变等药理活性。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对还原型萝卜硫素抗癌防癌及其它药理活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富含还原型萝卜硫素相关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还原型萝卜硫素提取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现有的还原型萝卜硫素生产制备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现有的还原型萝卜硫素制备方法有化学合成法和黑芥子酶酶解法。化学合成法可以大量获得还原型萝卜硫素,且为外消旋体,但从萝卜芽苗中制备获得的天然还原型萝卜硫素为左旋体,且产品中高毒性的有机溶剂残留量较高,很难满足保健食品和药品的要求。黑芥子酶酶解法可以从萝卜根茎和萝卜芽苗中制备获得还原型萝卜硫素,但现有的制备方法效率低、还原型萝卜硫素得率低、生产成本高,不适合工业化生产。另外,现有的黑芥子酶酶解法需要大量的水溶液反应体系,但还原型萝卜硫素对水分子非常敏感,水分子可快速攻击还原型萝卜硫素分子中的异硫氰酸基团,导致酶解生成的还原型萝卜硫素快速降解,进一步增加了还原型萝卜硫素的生产制备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萃取率、高稳定性的利用两相体系酶解与萃取偶联制备还原型萝卜硫素提取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利用两相体系酶解与萃取偶联制备还原型萝卜硫素提取物的方法,是由以下步骤制得的:
1)取新鲜萝卜芽苗,烘干,得干燥萝卜芽苗;将干燥萝卜芽苗粉碎,得萝卜芽苗微粉;
本发明的烘干温度可显著降低新鲜萝卜芽苗的水含量,并显著提高萝卜芽苗中还原型萝卜硫素的酶解底物还原型萝卜硫苷的保留率至96.5%以上,有效避免萝卜芽苗干燥过程中还原型萝卜硫苷的降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大学,未经临沂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80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