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识别方法及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10864.0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7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曾令江;李承敏;王文斌;包振毅;周金虎;禹杰;李亚军;林虎;安丽朋;黄俊岚;余登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5/22 | 分类号: | G10L15/22;G10L25/7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60 | 代理人: | 胡丽莉 |
地址: | 2015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识别 方法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人工智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识别方法及机器人。
背景技术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但是,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随着机器人愈加智能化,机器人的声音也越来越像自然人,当机器人的声音和自然人的声音已经听不出来区别时,机器人无法区分发声者是机器人还是自然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识别方法及机器人,使得机器人能够区分发声者是机器人还是自然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智能识别方法,包括:接收发声者的语音信息,检测语音信息中是否包含标记信息;其中,标记信息为叠加在语音信息中的信息或在语音信息基础上删减的信息;若语音信息包含标记信息,则将发声者判定为非自然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智能识别方法。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接收到发声者的语音信息之后,对语音信息中是否包含标记信息进行检测,其中,标记信息为叠加在语音信息中的信息或在语音信息基础上删减的信息,如果检测到语音信息包含标记信息,则将发声者判定为非自然人。由于每个机器人都会对将要发出的语音信息进行处理,使其发出的语音信息包含有标记信息,且所述标记信息不对语音信息的语义产生影响,使得机器人在接收到发声者的语音信息后,通过语音信息的检测对发声者是机器人还是自然人进行判定,若语音信息中包含有所述标记信息,则发声者为机器人;若语音信息中不包含所述标记信息,则发声者为自然人,达到区分发声者是机器人还是自然人的目的。
另外,叠加在语音信息中的信息,具体为:在以下区间之一或其任意组合中,叠加底噪:超声波、次声波、不在自然人发声极限的低频区间、不在自然人发声极限的高频区间。通过将底噪叠加在超声波、次声波、不在自然人发声极限的低频区间、不在自然人发声极限的高频区间中任意之一或其意组合中,使叠加在语音信息中的标记信息可以灵活多变的实现。
另外,标记信息位于语音信息的基音位置。由于一般的声音都是由发音者发出的一系列频率、振幅各不相同的振动复合而成的,这些振动中由频率最低的振动发出的音就是基音,其中,基音部分是最响亮而且容易识别的。因此,将标记信息位于语音信息的基音位置,这样做,有利于机器人对标记信息进行更加方便的识别。
另外,标记信息位于语音信息的基音位置和所有泛音位置。由于所有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除了一个基音外,还有许多不同频率(振动的速度)的泛音伴随,正是这些泛音决定了不同发声体的不同音色,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不同的音色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因此,将标记信息选择加入到语音信息的基音位置和所有泛音位置而不是仅将标记信息选择加入到语音信息的基音位置,可以更好的识别多个自然人或多个机器人说话的时候,这些泛音的归属主体。
另外,在将发声者判定为非自然人之后,还包括:对标记信息进行分析,获取发声者的身份信息。由于可以预先对不同的机器人在语音信息中叠加或删减信息时设定均不相同的处理规则,使得在机器人接收到包含标记信息的语音信息后,通过对标记信息进行分析,获知在语音信息中叠加或删减信息是按照何种规则进行处理的,进而根据所述规则逆向推出具体是发出语音信息的机器人的身份信息。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智能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智能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08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