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推进系统控制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99098.2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4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R·F·小洛赫奥克;R·Z·古德;M·A·尚;J·基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30/18 | 分类号: | B60W30/18;B60W10/06;B60W10/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佘鹏;安文森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推进 系统 控制 方法 | ||
一种用于车辆的推进系统控制器,该车辆包括可操作用于在输入轴上生成输入扭矩的原动机,以及配置为从输入轴接收输入扭矩并在输出轴上产生输出扭矩的连接至原动机的变速器。控制器被编程以生成扭矩阶段比,并且向原动机提交基于以扭矩阶段比相除的期望输出扭矩的扭矩请求。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控制车辆推进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大致呈现出本公开的背景。在本部分以及本说明书的各个方面中描述的指出姓名的发明人的工作所进行的程度并不表明其在本申请提交时作为现有技术,从未明示或暗示其被承认为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机动车辆包括生成输入扭矩的原动机。所接收输入扭矩通过输入轴传递至变速器。变速器接收输入扭矩并将其传送至输出轴上的输出扭矩。输出扭矩是输入扭矩的倍数和变速器的传动比。
通常,原动机被控制,使得其提供期望或指令的输入扭矩量。控制器一般通过确定期望的车轴扭矩量或其它输出扭矩并将该期望的车轴扭矩量除以变速器的传动比来确定从原动机请求或指令的期望的输入扭矩量。传动比通常基于来自变速器输入轴速度传感器和变速器输出轴速度传感器的信号在处理器中计算。
该过程为传动比提供了一个值,传动比是当接合元件替代脱离元件时由变速器提供的机械优点的实际变化的滞后指示。由于原动机正基于该滞后指示进行控制,因此需要诸如工作量密集型的校准表创建过程的附加补偿,以在为计算传动比而进行的测量之前预测机械优点的变化。当这种附加补偿不准确时,在换挡之前、之中或之后,车轴扭矩瞬变可能是可察觉地平滑。目标是提供车辆乘坐者不可察觉的平滑换挡。
此外,在换挡期间,发送至发动机控制器的请求或指令可能经受扭矩管理,这可能导致发动机控制器遵循扭矩管理分布。发动机控制器遵循扭矩管理分布,以试图避免扭矩瞬变。扭矩管理分布是试图补偿或最小化扭矩瞬变而进行的工作量密集型校准努力的结果。
发明内容
在一个示例性方面,车辆包括可操作用于在输入轴上生成输入扭矩的原动机、配置为从输入轴接收输入扭矩并在输出轴上产生输出扭矩的连接至原动机的变速器、以及与变速器和原动机连通的控制器。控制器被编程以生成扭矩阶段比,并且向原动机提交基于以扭矩阶段比相除的期望输出扭矩的扭矩请求。
在另一个示例性方面,基于扭矩阶段开始时的到达传动比和扭矩阶段结束时的指令传动比来确定扭矩阶段比。
在另一个示例性方面,扭矩阶段比遵循扭矩阶段开始时的到达传动比和扭矩阶段结束时的指令传动比之间的线性投影。
在另一个示例性方面,当接合离合器充满时,扭矩阶段开始。
在另一个示例性方面,当接合离合器能够有效地承载期望扭矩并且对发动机速度有影响时,扭矩阶段结束。
在另一个示例性方面,当脱离离合器释放时,扭矩阶段结束。
在另一个示例性方面,变速器提供离合器容量反馈,并且扭矩阶段比基于离合器容量反馈而生成。
在另一个示例性方面,基于扭矩阶段开始时的到达传动比和扭矩阶段结束时的指令传动比来进一步确定扭矩阶段比。
以这种方式,可最小化和/或避免不利的瞬变,因为提交至原动机的扭矩请求更准确且更及时地反映实际比率变化,而不是被延迟或者以它方式要求并非基于实际比率变化的人造的、昂贵的、耗时的复杂的校准努力。因此,利用本发明,可以发生比率变化,使得实际施加到车轴的扭矩对于车辆乘坐者是不可察觉的。
通过以下提供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适用领域将变得明显。应当理解,详细描述和具体实例仅旨在用于示例目的而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范围。
当结合附图时,通过详细描述,包括权利要求和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很明显。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90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