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编码芯片的微阵列、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97270.0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46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李炯;郑克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G01N21/7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编码 芯片 阵列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编码芯片的微阵列及其制备方法。在一典型实施例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提供载体,其具有至少一流体容置腔,所述流体容置腔中分布有至少一承载面;在所述承载面上均匀覆设粘接剂;于所述流体容置腔中加入选定流体,直至承载面被选定流体浸没;使分散在选定流体内的编码微芯片沉积到承载面上,并与分布在承载面上的粘接剂结合;使所述粘接剂固化,从而将所述微芯片固定在承载面上。本申请还公开了基于所述微阵列的生化试剂盒、检测系统、方法等。较之现有技术,本申请在检测的多重性、高效性和灵敏性等方面均展现出显著优势,能实现高通量、高准确性的样品检测,且操作简单,并具备制造上的简便性和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编码芯片的微阵列、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例如在多重生化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是二十世纪后期兴起的一门多学科交叉技术,它借助微电子、微机械、光机电软件一体化集成技术等工程技术,将生命科学研究中样品制备、化学反应和分析检测等不连续过程集成到一块芯片中,实现处理过程连续化、集成化和微型化。
传统的平面微阵列芯片主要采用原位合成法、点样法制备,但此类制备方案会产生诸多问题,例如制备过程中传感材料间的相互污染,以及,点样法密度低而原位合成法成本过高的缺陷。
悬浮阵列芯片技术,又称微载体技术,是近年来发展出的一种新的芯片技术。悬浮阵列芯片技术主要通过编码微颗粒上固定的传感敏感材料与待测样品间特异性相互作用而在流体中进行多目标检测分析。悬浮阵列芯片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平面微阵列芯片技术有着许多突出的优势,例如:更大的产量、更灵活的检测目标安排、更快速的反应以及更高质量的实验结果,等等。
目前的图案编码微载体悬浮阵列芯片均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以规避微载体在溶液中运动状态下难以聚焦以获取信号,以及在检测过程中由于遮挡等问题而易于相互干扰等问题。但这导致其不能在片检测,并使其检测通量受到很大限制。同时,通过流式细胞术对图案编码微载体进行检测也受到运动中图案识别存在困难的状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编码芯片的微阵列、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编码芯片的微阵列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提供至少一承载面;
在所述承载面上均匀覆设粘接剂;
使复数个编码微芯片以离散状态沉积到所述承载面上,并与分布在所述承载面上的粘接剂结合;
使所述粘接剂固化,从而将所述编码微芯片固定在所述承载面上。
在一些较佳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于编码芯片的微阵列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载体,所述载体具有至少一流体容置腔,所述流体容置腔中分布有至少一承载面;
在所述承载面上均匀覆设粘接剂;
于所述流体容置腔中加入选定流体,直至所述承载面被所述选定流体浸没;
使分散在所述选定流体内的编码微芯片(如下亦可简称微芯片)沉积到所述承载面上,并与分布在所述承载面上的粘接剂结合;
使所述粘接剂固化,从而将所述编码微芯片固定在所述承载面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使分散在所述选定流体内的编码微芯片在重力场、外加磁场、外加电场中任一者或两者以上的组合的作用下沉积到所述承载面上,并与分布在所述承载面上的粘接剂结合。
在一些较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承载面为平整面。
在一些较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编码微芯片以平躺的姿态分布在所述承载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72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模具制造的废料滑出槽
- 下一篇:导电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