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移动线芯钢管护套耐油潜油泵电缆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87272.1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8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孙连发;张书军;张宝龙;杨启曾;王振彪;窦丽梅;高天修;田志明;吴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华通特种线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7/02;H01B3/30;H01B7/28;H01B7/20;H01B7/06 |
代理公司: | 唐山顺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3106 | 代理人: | 于文顺 |
地址: | 06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钢管 护套 耐油潜 油泵 电缆 及其 生产工艺 | ||
1.一种可移动线芯钢管护套耐油潜油泵电缆,其特征在于:包含铜导体(1)、聚酰亚胺-F46烧结膜层(2)、氟塑料绝缘层(3)、不锈钢护套层(4)和镀锌钢带铠装层(5),所述聚酰亚胺-F46烧结膜层(2)、氟塑料绝缘层(3)依次设置在铜导体(1)外构成绝缘线芯,绝缘线芯穿过不锈钢护套层(4)形成线缆,三根线缆并排铠装,设置在镀锌钢带铠装层(5)内,聚酰亚胺-F46烧结膜层(2)为多层绕包烧结结构,绕包设置在铜导体(1)外部,氟塑料绝缘层(3)挤包在聚酰亚胺-F46烧结膜层(2)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线芯钢管护套耐油潜油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护套层(4)内径比氟塑料绝缘层(3)外径大,预留出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线芯钢管护套耐油潜油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护套层(4)外面同轴绕包玻璃布带,形成玻璃布带绕包层;不锈钢护套层(4)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金属护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线芯钢管护套耐油潜油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塑料绝缘层(3)为挤包氟塑料构成的绝缘外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线芯钢管护套耐油潜油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锌钢带铠装层(5)为Z形连锁铠装结构。
6.一种可移动线芯钢管护套耐油潜油泵电缆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工艺步骤:
铜导体(1)外部依次设有聚酰亚胺-F46烧结膜层(2)和氟塑料绝缘层(3),构成绝缘线芯,共三根绝缘线芯;铜导体外聚酰亚胺-F46烧结膜层(2),经过工频加热,将聚酰亚胺-F46膜烧结在铜导体上,多层搭盖烧结,在铜导体外形成聚酰亚胺-F46烧结膜层(2),铜导体与聚酰亚胺-F46烧结膜层(2)粘接在一起;氟塑料绝缘层(3)采用拉管挤压方式挤出,厚度均匀;
②所述工频加热,烧结温度为400℃,采用的交流电源频率高于10000赫,工频为50赫,使铜导体温度达到300℃以上;
所述多层搭盖烧结,是将三层聚酰亚胺-F46膜,分别按照搭盖率2/3、2/3、1/2三层搭盖绕包,然后经过工频加热烧结,使铜导体和聚酰亚胺-F46膜之间以及相邻两层聚酰亚胺-F46膜之间完全烧结成为一个整体;
③绝缘线芯穿过由不锈钢管组成的不锈钢护套层,组成线缆,不锈钢护套层内径大于绝缘线芯外径,不锈钢管采用激光焊接;
④三根线缆并排采用Z形镀锌钢带铠装,构成镀锌钢带铠装层(5),镀锌钢带铠装层(5)采用z形连锁铠装方式,防止镀锌钢带脱铠,铠装流程:水平放置的铠装机,通过牵引、收线,完成铠装;镀锌钢带铠装搭盖率≥40%,绕包镀锌钢带完全覆盖线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华通特种线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唐山华通特种线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727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