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自组网及堆叠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54533.X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3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许善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创源天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H04W84/18;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1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组网 堆叠 技术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自组网及堆叠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其属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家标准《GBT 20234.3-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对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接口的充电电流限制为最大充电电流不超过250A,但是目前市场对车辆充电速度要求越来越强烈。所以,单充电接口充电电流无法满足要求目前市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整车企业在车身配置了多于1个的充电接口,用于满足不同的充电速率的需求。针对配置多个充电接口的车辆充电需求,充电桩的充电模式存在多种实现方式:
1.单桩方式:单台充电桩配置多个充电枪,整桩的总功率一定,平均分配到各个充电枪,满足具备多个接口的车辆充电,对具备单个接口的车辆使用一个充电枪,其他充电枪闲置。这种充电桩内部采用集中控制,控制策略及逻辑复杂,容易造成控制错误进了引发充电事故。且这种方式的充电桩在进行升级扩容时有局限性,基本无法进行功率容量的升级。
2.群充群控的方式:将功率模块集中放置,并引出多个输出终端,采用远程输出控制方式将多个输出终端电能接入配置有多个充电接口的车辆,进而完成快速充电。这种实现方式依赖于远程输出控制系统,当通信系统出现传输故障、通信延迟或者输出终端掉线等情况时,将无法进行多接口的充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自组网及堆叠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不依赖于远程通信传输系统,实现多台充电桩本地现场组网,易扩充,不会造成充电枪的闲置,可实现灵活配置。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自组网及堆叠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包括在同一地点部署的多台充电桩,每台充电桩上均连接一个充电枪,多台充电桩统一接入现场局域网络,通过现场局域网络的相互通信,每台充电桩向邻近设备发送本充电桩的设备识别码、输出能力、组网要求等参数。
本发明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自组网及堆叠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当充电车辆仅有一个充电接口,此时,任意使用一个充电枪进行充电;
2.当充电车辆具备多个充电接口,将多台充电桩的多个充电枪插入充电车辆,在其中一台充电桩上的人机交互系统手动选择这几台充电桩进行堆叠充电,该过程中充电桩通过比对检测到的车辆电池电压或者车辆VIN码进行防误插检测;
3.通过本地局域网的相互通信,主桩根据车辆输出要求进行功率分配,协调输出满足车辆需要的功率。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基于自组网及堆叠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将不依赖于远程通信传输系统,实现多台充电桩本地现场组网,易扩充,不会造成充电枪的闲置,可实现灵活配置,智能化程度高。测试产品采用3台150kw充电桩进行组网试验,整套装置可实现三枪同时独立对三辆车进行充电;也可任意2台桩组合进行对第一台车充电而另一台桩对第二台车充电;也可以三枪同时对一辆车进行充电,输出电流最大可达到750A。测试产品车辆充电电流为540A,实现了对车辆的快速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自组网及堆叠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基于自组网及堆叠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包括在同一地点部署的多台充电桩,每台充电桩上均连接一个充电抢,该多台充电桩统一接入现场局域网络,通过相互通信,每台充电桩向邻近设备发送本充电桩的设备识别码、设备输出能力参数等参数,如充电桩的总功率、输出电流能力、组网参数、输出功率要求等。通过这样的自组网构建本地大容量输出能力,实现了充电能力的堆叠输出,满足如下几种应用场景:
1.当充电车辆仅有一个充电接口,此时,任意使用一个充电枪进行充电。
2.当充电车辆具备多个充电接口,将多台充电桩的多个充电枪插入充电车辆,在其中一台桩上的人机交互系统手动选择这几台充电桩进行堆叠充电,充电过程遵循《GBT 27930-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这个过程充电桩通过比对检测到的车辆电池电压或者车辆VIN码进行防误插检测,防止选择充电的枪与实际插入车辆接口的枪不一致。
3.通过本地局域网的相互通信,主桩根据车辆输出要求进行功率分配,协调输出满足车辆需要的功率。充电过程遵循《GBT 27930-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创源天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创源天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45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