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木质素催化降解制备生物质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3404.9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70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章一蒙;成亮;周秉亮;周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3/00 | 分类号: | C10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王清义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木质素 生物质油 制备生物 碱金属 催化剂活性 酚类化合物 催化降解 异丙醇 溶剂 产率 加热搅拌装置 预处理 高压反应釜 酸洗预处理 酸液浸泡 反应器 氢气 秸秆类 酸处理 含C量 催化剂 降解 载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质素催化降解制备生物质油的方法,以木质素为原料,经过酸处理后,异丙醇为溶剂,Ru/C为催化剂,氢气为载气,带加热搅拌装置的高压反应釜为反应器,经降解制备生物质油,所述木质素先经酸液浸泡预处理。由于秸秆类木质素碱金属含量比较高,会降低催化剂活性,本发明对木质素进行酸洗预处理,可大幅降低木质素中的碱金属含量,提高催化剂活性。而且本发明方法采用异丙醇作为溶剂,价格低廉,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小。本工艺方法大大增加了生物质油的产率,制油的产率达到72%;而且制得的生物质油品质也很高,生物质油含C量达到69%;还能提高油内酚类化合物的选择性,油内酚类化合物的选择性达到5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木质素催化降解制备生物质油的方法,属于生物质资源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木质素是构成生物质的三大组分之一,是自然界中唯一能够提供可再生芳香基化合物的非石油资源。当前木质素产业化应用的主要是通过化学改性的方法生产酷醛树脂、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然而由于市场等条件的制约,木质素的利用也受到了限制,开辟木质素利用新的应用领域己迫在眉睫。近年来木质素降解制备酚类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酚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烟草、香精香料等行业,具备更高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国内外学者对木质素降解变成酚进行了大量研究,NingYan等人研究了木粉木质素在二氧六环/水(磷酸)溶剂中的降解,获得40%左右的油产率。虽然二氧六环/水溶剂的使用能更多的溶解木质素,但是对于环保是不受欢迎的。许多人也研究了碱木质素在水中的降解,获得48%左右的油产率,但是这样会消耗大量的碱。因此,需要寻找一种能保证催化剂活性,增加生物质油产率,保证油的品质以及环保的方法。
专利CN102372607A公开了一种由碱木质素制备生物油的方法,其没有对木质素进行预处理,秸秆木质素碱金属影响催化活性,生物质油的得率低,采用碱类化合物做溶剂不环保,反应条件较高,比如反应压力需要4-10Mpa;中国专利CN20141053976.8公布了一种木质素加氢降解制备生物油方法,该方法没有对木质素进行预处理,其所含碱金属影响催化活性,生物质油的得率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催化剂活性,产油率高的木质素催化降解制备生物质油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木质素催化降解制备生物质油的方法,以木质素为原料,异丙醇为溶剂,Ru/C为催化剂,氢气为载气,带加热搅拌装置的高压反应釜为反应器,经降解制备生物质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素先经酸液浸泡预处理。
优选的,其步骤包括:
1)将木质素加入盐酸溶液中,升温搅拌,然后过滤得到固体并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最后,将样品干燥,得到预处理过的木质素;
2)将预处理后的木质素和Ru/C催化剂按重量比为50:1-40:1进行机械混合,然后将其溶解于异丙醇中,置于高压反应釜中;
3)采用氮气吹扫去除空气,氢气吹扫去除氮气后,通入氢气;
4)升温反应,反应结束冷却,过滤得到液体;
5)液体经过旋蒸去除异丙醇,经过乙酸乙酯萃取,取萃取物,再次旋蒸,干燥制得生物质油。
优选的,所述催化剂为金属含量为5-10wt%的Ru/C催化剂。
优选的,步骤1)中盐酸溶液pH=3-4,50℃恒温搅拌2小时。
优选的,步骤4)中反应压力为2.5Mpa,反应温度280℃,反应时间6-8h。
优选的,所述木质素为秸秆木质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由于秸秆类木质素碱金属含量比较高,会降低催化剂活性,本发明对木质素进行酸洗预处理,可大幅降低木质素中的碱金属含量,提高催化剂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34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