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陶瓷基板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40957.0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3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崔成强;赖韬;杨斌;张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41/88 | 分类号: | C04B41/88;H05K1/03;H05K3/00;H05K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51006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陶瓷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纳米铜粉、纳米二氧化硅与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纳米铜膏;将所述纳米铜膏涂覆于陶瓷基板表面,再进行烧结,最后依次进行光刻、显影、电镀和蚀刻,得到铜‑陶瓷基板。本申请制备铜‑陶瓷基板的过程中,由于纳米铜粉、纳米二氧化硅的纳米尺寸效应与其中的纳米SiO2可与陶瓷基板中的三氧化二铝、氮化铝反应,从而可在较低的烧结温度下实现铜‑陶瓷间的高强度键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铜-陶瓷基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电力电子封装而言,陶瓷基板由于具有的高热导率,使热量从芯片导出,实现与外界的电互连与热交换,同时还兼具布线(点互连)和机械支撑的功能。目前常用的散热基板主要包括LTCC、HTCC、DBC以及DPC陶瓷基板等。LTCC和HTCC基板内部金属线路层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制成,易产生线路粗糙、对位不精准、收缩比例问题,在高导热、高功率密度、高压以及大电流环境下的应用受限。
DBC基板各项性能良好,适用于高耐压大功率。然而,陶瓷基板裸片与金属材料的反应能力低、润湿性差,因此陶瓷基板与铜片之间易产生气孔最终使得结合强度降低;加之金属化工艺复杂,烧结温度相对较高(烧结温度大约为1065℃),成本一直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只能应用于有特殊需求的领域。DPC基板是利用薄膜技术完成线路及图形的种子层,再用电化学沉积的方式加厚线路及图形,进而完成整个基板的金属化。但目前DPC基板需要克服的问题是种子层与陶瓷基板反应能力低,易产生气孔使得结合强度降低。
申请号201110310121.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低温烧结制备金属化陶瓷基板的方法,其是先在陶瓷基板表面镀一层金属层,然后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将纳米金属膏印刷在陶瓷基板表面形成金属膏层,最后在一定的温度和气氛环境下烧结。该方法同样存在DPC基板种子层与陶瓷基板结合强度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铜-陶瓷基板的制备方法,本申请提供的铜-陶瓷基板的制备方法,可在较低的温度下实现铜-陶瓷间的高强度键合。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铜-陶瓷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纳米铜粉、纳米二氧化硅与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纳米铜膏;
将所述纳米铜膏涂覆于陶瓷基板表面,再进行烧结,最后依次进行光刻、显影、电镀和蚀刻,得到铜-陶瓷基板。
优选的,所述纳米铜粉的粒径为1~100nm,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100nm。
优选的,所述纳米铜粉的粒径为5~50nm,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5~30nm。
优选的,所述纳米铜膏涂覆于陶瓷基板表面形成的纳米铜膏层的厚度为0.05~0.5mm。
优选的,所述纳米铜膏中纳米铜粉的含量为70wt%~85wt%,纳米二氧化硅的含量为1wt%~5wt%。
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为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异丙醇、丙二醇、乙醚、丙酮、甲基丁酮、醋酸甲酯、醋酸乙酯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陶瓷基板的材质为氧化铝、氮化铝、氧化铍或碳化硅。
优选的,所述烧结在氮气的保护气氛下进行,所述烧结的温度为200~450℃,时间为30~9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09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