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散热耐用轻质仪表板横梁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8662.1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2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盱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4 | 分类号: | B62D25/14;B62D29/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7 | 代理人: | 刘燕娇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耐用 仪表板 横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散热耐用轻质仪表板横梁。
背景技术
汽车仪表板横梁,是仪表板系统的内部骨架,在汽车中位于乘客舱内左右A柱之间,其可以为座舱内其它系统和部件等提供安装位置和支撑。仪表板横梁中,转向管柱连接转向系统进而连接到车身总成。转向系统的振动直接通过方向盘作用于驾驶员,所以转向管柱的振动量是汽车NVH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仪表板横梁结构好坏,直接影响到转向系统模态性能。
目前汽车行业面临环保、能源、安全和公害问题。汽车正朝着轻量化、节能化方向发展。目前,大部分仪表管梁依然是钢结构,比较笨重,其势必被铝及其合金取代。镁合金作为最轻的工程金属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和减振性,更有极佳的散热性,和耐腐蚀性,且易于回收。
故而,将仪表管梁替换成镁合金材质,并优化其结构性能,以适应新常态高标准的汽车轻量化、节能化要求,并兼顾安全性,符合新的产业趋势发展。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优化现有技术中汽车仪表板横梁(管梁)的安装结构,确保安全性能的前提下进行轻量化设计,并增强散热性能,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散热耐用轻质仪表板横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一种高散热耐用轻质仪表板横梁,包括中间管梁、左侧端板、右侧端板、转向柱固定支架、仪表板中间架、仪表板右支架,所述中间管梁的中部管段相对于两侧的管段凸出,所述仪表板中间架安装于中部管段,所述仪表板右支架安装于右侧管段;所述转向柱固定支架安装于左侧管段,所述转向柱固定支架包括转向柱孔和安装卡件;
所述左侧端板、右侧端板安装于中间管梁的左右两端,左侧端板、右侧端板均开有螺栓孔,并通过螺栓将仪表板横梁安装于车身。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管梁的材质为AM50A镁合金。镁合金最为最轻的工程材料密度小、比强度高、比刚度高,比弹性模量大,散热好,抗震性好,聚耐腐蚀性,承受冲击载荷比铝合金大,AM50A型号镁合金机械和加工性能好,适于做汽车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管梁表面还贴合有散热片,每片所述散热片与中间管梁贴合区域的面积小于10cm2,且每片散热片比表面积大于6m2/g。散热片的贴合面积从获取的中间管梁表面和经济性之间取得平衡,比表面积确保散热性能良好。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卡件为卡箍,卡箍套接并紧密固定于中间管梁的左侧管段。安装卡件为卡箍确保了固定的可靠性和转向件的安装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仪表板右支架呈板状,其板体上开有通槽。仪表板的形状和构造使其固定牢靠。
作为优选,所述仪表板中间架的上端和侧面具有定位孔,与车身固定。仪表板中间架的固定牵涉到仪表板横梁全身的固定,必须多方位。
作为优选,所述仪表板中间架、仪表板右支架的材质为纤维增强塑料,其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右支架的材质和其配方轻量化,又高强度耐热耐老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一种高散热耐用轻质仪表板横梁,轻质高强,散热耐用。纤维增强塑料材质的仪表板支架和镁合金的中间管梁使整体质量轻盈,而又高强度;端板及其螺孔螺栓的设计固定方便,高强易用;在中部和右侧固定仪表板支架、在左侧固定转向柱固定支架的方式符合左置方向盘的常规设计,而卡箍和仪表板中间架的狭长多方位固定确保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散热片的设置加强散热,降低热老化风险、延长使用时间。本发明的仪表板横梁轻量化设计,采用可能的最轻材料设计,而又能保持高强度和高散热能力,不易积聚热,总体机械性能、安全性能、耐用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间管梁,11-中部管段,2-左侧端板,21-螺栓,3-右侧端板,4-转向柱固定支架,41-转向柱孔,42-安装卡件,5-仪表板中间架,6-仪表板右支架,61-通槽,7-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盱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盱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86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商务车用适用旅行的后备箱门
- 下一篇:一种带灯标牌的汽车翼子板出风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