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机副翼操纵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17380.1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6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涛;宋娟妮;齐海东;吕明;杨曦;徐坚;何松青;陈丰华;石强军;骆李平;朱永岗;史振良;车意彬;戴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3/30 | 分类号: | B64C13/30 |
代理公司: | 11008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23213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转 副翼 轴承支座 飞机副翼 差动 摇臂 大梁 飞机操纵系统 角度一致性 安装调整 操纵机构 中间摇臂 装配方式 旋转轴 拉杆 机翼 保证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飞机副翼差动操纵机构,用于操纵飞机副翼的偏转,属于飞机操纵系统设计领域。本系统包括机机翼Ⅱ大梁(1)、1号轴承支座(2)、拉杆(3)、中间摇臂(4)、轴(5)、2号轴承支座(6)、1号摇臂(7)、2号摇臂(8)、旋转轴(9)、3号轴承支座(10)、副翼大梁(11),采用本发明创造的装配方式能够同时带动内、外副翼偏转,实现两侧副翼的差动偏转,能够同时带动内、外副翼偏转,保证内、外副翼偏转角度一致性,安装调整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操纵系统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机副翼差动操纵机构,用于操纵飞机副翼的偏转。
背景技术
副翼操纵系统用于控制飞机横向的偏转,一般情况下一边副翼的上偏距离比另一边的下偏距离大,差动副翼可使上偏副翼产生的寄生阻力抵消下偏副翼产生的阻力,有利于降低逆偏航,保证飞行安全。副翼的差动偏转需通过偏转机构实现,现左右副翼分别分为两片副翼,内外副翼由不同的偏转机构驱动,导致总装调整时,内外副翼上偏或者下偏距离不一致,出现剪刀差,不满足技术要求,此外副翼差动量无法通过偏转机构调整。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机副翼操纵机构,用于操纵飞机副翼偏转,能够同时带动内、外副翼偏转。
技术方案: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飞机副翼操纵机构,包括机机翼Ⅱ大梁(1)、1号轴承支座(2)、拉杆(3)、中间摇臂(4)、轴(5)、2号轴承支座(6)、1号摇臂(7)、2号摇臂(8)、旋转轴(9)、3号轴承支座(10)、副翼大梁(11),1号轴承支座(2)与机翼Ⅱ大梁(1)固连,拉杆(3)与中间摇臂(4)铰接并连接两侧的副翼操纵拉杆,中间摇臂(4)一端与轴(5)固连,另一端与拉杆(3)铰接,轴(5)一端与1号轴承支座(2)连接,另一端与通过2号轴承支座(6)与1号摇臂(7)一端连接,1号摇臂(7)另一端与2号摇臂(8)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摇臂(8)另一端通过旋转轴(9)与3号轴承支座(10)连接,3号轴承支座(10)与副翼大梁(11)固连。
进一步的,副翼差动量可以通过中间摇臂(4)与1号摇臂(7)之间的夹角进行调节。
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用于操纵飞机的副翼,实现两侧副翼的差动偏转,能够同时带动内、外副翼偏转,保证内、外副翼偏转角度一致性,安装调整方便。
附图说明
本发明包括1幅图,附图说明如下:图1是飞机副翼操纵机构;
其中,1-机翼Ⅱ大梁,2-轴承支座,3-拉杆,4-中间摇臂,5-轴,6-轴承支座,7-摇臂,8-摇臂,9-旋转轴,10-轴承支座,11-副翼大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附图1:本实施方式中提出了一种飞机副翼操纵机构,包括机机翼Ⅱ大梁(1)、1号轴承支座(2)、拉杆(3)、中间摇臂(4)、轴(5)、2号轴承支座(6)、1号摇臂(7)、2号摇臂(8)、旋转轴(9)、3号轴承支座(10)、副翼大梁(11),1号轴承支座(2)与机翼Ⅱ大梁(1)固连,拉杆(3)与中间摇臂(4)铰接并连接两侧的副翼操纵拉杆,中间摇臂(4)一端与轴(5)固连,另一端与拉杆(3)铰接,轴(5)一端与1号轴承支座(2)连接,另一端与通过2号轴承支座(6)与1号摇臂(7)一端连接,1号摇臂(7)另一端与2号摇臂(8)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摇臂(8)另一端通过旋转轴(9)与3号轴承支座(10)连接,3号轴承支座(10)与副翼大梁(11)固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73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点弧一体化站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催化功能纳米量子线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