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运行动力设备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动力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00535.0 | 申请日: | 201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54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B·奥登达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1/00 | 分类号: | F01N11/00;F01N9/00;F01N3/20;F02D41/14 |
代理公司: | 11247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丹;吴鹏 |
地址: | 德国因戈***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运行 动力设备 方法 以及 相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动力设备(2)的方法,动力设备具有动力组件和排气净化装置(1),排气净化装置(1)具有可被动力组件的排气流穿流的催化器(4)以及在排气流中布置在催化器上游的第一λ传感器(5)和在排气流中布置在催化器下游的第二λ传感器(6),借助于由第一λ传感器提供的第一λ信号以及偏移值确定催化器的氧储存器的氧填充值,在校准步骤期间,将氧填充值设置到与空的氧储存器相应的第一值和/或与满的氧储存器相应的第二值,将氧填充值调整到预设填充值并且借助于第二λ信号匹配偏移值。在校准步骤之后监控第二λ信号的λ信号变化曲线,并且在λ信号变化曲线中确定出极值时重复校准步骤。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动力设备的方法,所述动力设备具有动力组件和排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排气净化装置具有可被所述动力组件的排气流穿流的催化器以及在排气流中布置在所述催化器上游的第一λ传感器和在排气流中布置在所述催化器下游的第二λ传感器,其中,借助于由所述第一λ传感器提供的第一λ信号以及偏移值确定所述催化器的氧储存器的氧填充值,其中,当由所述第二λ传感器提供的第二λ信号低于λ信号下限时和/或当所述第二λ信号超过λ信号上限时,引入用于校准第一λ传感器的校准步骤,其中,在所述校准步骤期间,在低于时将所述氧填充值设置到与空的氧储存器相应的第一值和/或在超过时将所述氧填充值设置到与满的氧储存器相应的第二值,将所述氧填充值调整到预设填充值并且借助于所述第二λ信号匹配偏移值。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设备。
背景技术
该方法用于运行动力设备或者说作为动力设备的组成部分的排气净化装置。除了排气净化装置,动力设备具有动力组件,该动力组件作为产生排气的动力组件而存在并且就此而言在其运行期间产生排气。例如,动力组件可作为内燃机、燃料电池等存在。由动力组件产生的排气被输送给排气净化装置,特别是在排气被释放到动力设备的外部环境中之前。
借助于排气净化装置,排气被至少部分地除去有害物质。为了该目的,排气净化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催化器,所述催化器可被动力组件的排气以排气流的形式穿流。此外,排气净化装置配置有两个λ传感器,即,第一λ传感器和第二λ传感器。在排气流中,第一λ传感器布置在催化器上游并且第二λ传感器布置在催化器下游。在此,两个λ传感器例如伸入排气流中。
借助于两个λ传感器,可确定在催化器上游或者说下游的相应位置处的排气的氧含量。因此,借助于第一λ传感器可获得在催化器上游的或者说在流动技术上在内燃机与催化器之间的氧含量,并且借助于第二λ传感器可获得在催化器下游的、特别是在流动技术上在催化器和末端管之间的氧含量。第一λ传感器提供第一λ信号并且第二λ传感器提供第二λ信号,其中,可由所述第一λ信号确定第一λ值并且由所述第二λ信号确定第二λ值。
催化器具有氧储存器或者说自身作为氧储存器工作。这意味着,当存在稀排气时,即在λ大于1燃烧时氧过量的情况中,氧从排气转移到氧储存器中并且暂时储存在所述氧储存器中。而如果存在浓排气——由在λ小于1的燃料过量时燃烧引起,则从氧储存器中提取之前储存的氧。以这种方式,至少在确定的时间段上保证,可至少近似地提供排气净化所需的λ等于1的化学计量比例。催化器的氧储存能力越大,则越多的氧可暂时储存在催化器中或氧储存器中,从而可消除具有与λ等于1不同的空燃比的更长的时间段。
特别是,布置在催化器上游的第一λ传感器常常仅仅具有很低的精度。例如,由第一λ传感器提供的第一λ信号与实际上在排气中在第一λ传感器的部位上存在的空燃比相差确定的值,即所谓的偏移误差。由于该误差而可能出现,内燃机被调整到输送给内燃机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这样的混合物成分,即,该混合物成分与实现催化器的良好或更好的转化功率所需的混合物成分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股份公司,未经奥迪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05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