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97615.5 | 申请日: | 201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1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霍明英;范子琛;齐乃明;王洪杰;李德友;韩磊;刘延芳;孙启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5/68 | 分类号: | B64C25/6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岳昕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无人机 回收 双钩 装置 | ||
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本发明涉及小型固定翼无人机回收领域。解决了现有无人机上的天钩装置易出现“脱钩”现象,且捕获过程稳定性差的问题。双钩装置的本体成“L”型结构,“L”型结构包括钩杆和两个挂钩;两个挂钩在同一平面内,且每个挂钩与钩杆间均形成弯曲部;两个挂钩间的夹角范围为30°至80°;钩杆上固定有铰链,且该铰链上铰接有1号限位挡片;每个挂钩上均固定有铰链,且该铰链上铰接有2号限位挡片;且两个2号限位挡片、1号限位挡片和弯曲部合围成锁喉腔。本发明主要应用在无人机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型固定翼无人机回收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无人机撞线回收过程中,无人机撞线挂接的成功率直接决定无人机回收的成功率。天钩装置安装于无人机上,主要由机上天钩和高可靠快速锁定装置所组成。天钩用于与阻拦绳相互作用,实现无人机的减速以及最终稳定。现有的天钩装置容易出现“脱钩”现象,且捕获后的无人机易产生较大姿态变化,捕获过程稳定性差。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快速捕获以避免“脱钩”等,促进无人机回收成功率的天钩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无人机上的天钩装置易出现“脱钩”现象,且捕获过程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
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该双钩装置的本体成“L”型结构,“L”型结构包括钩杆和两个挂钩;两个挂钩在同一平面内,且每个挂钩与钩杆间均形成弯曲部;两个挂钩间的夹角范围为30°至80°;
钩杆上固定有铰链,且该铰链上铰接有1号限位挡片;
每个挂钩上均固定有铰链,且该铰链上铰接有2号限位挡片,且两个2号限位挡片、1号限位挡片和弯曲部合围成锁喉腔。
优选的是,所述的两个挂钩间的夹角最佳角度为60°。
优选的是,所述的1号限位挡片和2号限位挡片均以其所在的铰链为轴,向锁喉腔内部转动,且1号限位挡片和2号限位挡片限位在锁喉腔的两个端面处。
优选的是,所述的钩杆表面光滑。
优选的是,所述的弯曲部的弧度范围为20°至75°。
优选的是,所述的弯曲部的弧度最佳为60°。
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主要用于与阻拦绳相互作用,实现无人机的减速以及最终稳定。为了保证双钩装置与阻拦绳撞击后不会出现“脱钩”现象,通过锁喉腔快速捕获阻拦绳。锁喉腔具有捕获阻拦绳的作用,锁喉腔既要能够实现快速捕获阻拦绳,以避免“脱钩”,同样锁喉腔内具有一定移动空间,该锁喉腔具有一定阻尼,以避免捕获后无人机产生较大姿态变化。设计成双挂钩的形式,相比于单挂钩形式,可以提高挂钩捕获阻拦绳的命中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该双钩装置的本体成“L”型结构,“L”型结构包括钩杆1和两个挂钩3;两个挂钩3在同一平面内,且每个挂钩3与钩杆1间均形成弯曲部5;两个挂钩3间的夹角范围为30°至80°;
钩杆1上固定有铰链4,且该铰链4上铰接有1号限位挡片2-1;
每个挂钩3上均固定有铰链4,且该铰链4上铰接有2号限位挡片2-2;且两个2号限位挡片2-2、1号限位挡片2-1和弯曲部5合围成锁喉腔6。
每个挂钩3与钩杆1构成一个L型结构,每个L型结构具有一个弯曲部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76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自动扶梯节能装置
- 下一篇: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