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控机床综合误差实时补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7112.X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3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序;杨勇;周青华;黄彦彦;魏子淇;熊青春;王洪乐;周广武;蒲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23/00 | 分类号: | B23Q2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杨军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几何误差 实时补偿 综合误差 数控机床 热误差 工作台 机床 机床导轨 加工零件 偏移误差 机床工作台 测量几何 机床误差 偏移功能 温度数据 线性叠加 坐标原点 偏移 热变形 辨识 建模 停机 采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综合误差实时补偿方法。包括S1、测量几何误差,再辨识出几何误差;S2、建立机床导轨热误差模型;S3、建立机床工作台z向偏移误差模型;S4、采集机床各处温度数据,确定加工零件位置;S5、将各处温度带入机床导轨热误差模型,求得机床因热变形产生的实时几何误差;S6、将几何误差与步骤S5中得到的实时几何误差线性叠加,更改G代码实现补偿;S7、将各处温度和加工零件位置信息,带入工作台Z向偏移误差模型,求得工作台实时Z向偏移;S8、结合坐标原点偏移功能,实现工作台Z向热误差实时补偿。本发明建模方便经济,可节省大量实验所需劳动力和机床停机时间,能提供全面的机床误差信息,实现数控机床综合误差实时补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床误差补偿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数控机床综合误差实时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推进,高精密加工技术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精密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需求日益增加,对以五轴联动为代表的高端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机床的使用误差严重制约着我国数控机床加工使用水平的提高。关于数控机床误差源的大量研究表明,几何误差和热变形误差约占机床总体误差的50%~70%。因此,要想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就必须对机床误差,特别是几何误差和热变形误差进行有效的补偿。而进行误差补偿关键需要:(1)良好的误差检测手段和辨识方法(误差模型);(2)合理有效的误差补偿方法。
对于几何误差,因其相对稳定、检测手段成熟,易于进行检测和误差辨识,实施误差补偿相对简单。而对热变形误差而言,由于建模困难,实现有效的误差补偿代价昂贵。通常热误差的建模是基于大量的实验,这不仅需要占用大量的机床加工时间、成本很高,还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得到完善和全面的热误差信息。一般来说机床(特别是工作台固定的机床)工作台的热变形非常小,经常受到忽视,但要想更进一步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有必要考虑这种变形并实施相应误差补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现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控机床综合误差实时补偿方法。由于几何误差、热变形误差和载荷误差彼此不相关,可分别考虑,再进行线性叠加,因此考虑将热误差和几何误差线性叠加后,再一同进行误差补偿,这非常利于机床综合误差补偿的实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数控机床综合误差实时补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选定的几何误差辨识方法来测量待补偿机床各轴的位移误差量,再辨识出该机床平动轴的各项几何误差;
S2、建立待补偿机床的导轨热误差模型;
S3、建立待补偿机床的工作台Z向偏移误差模型;
S4、采集机床热源位置关键点(如电机轴承座、导轨螺母与大件结合面处等)处温度数据,并确定加工零件在工作台上的位置信息;
S5、将采集得到的机床关键点处温度,带入机床导轨热误差模型,求得机床因热变形产生的实时几何误差;
S6、将步骤S1中已测量并求得的几何误差与步骤S5中得到的实时几何误差进行线性叠加,采用更改G代码的方法实施误差补偿;
S7、将采集得到的机床关键点处温度和加工零件位置信息,带入工作台Z向偏移误差模型,求得工作台实时Z向偏移量;
S8、根据步骤S7中得到的Z向偏移量,结合机床自带的坐标原点偏移功能,实施工作台Z向热偏移实时补偿。
具体地,所述步骤S1的具体实现过程为:
A1、选定机床平动轴几何误差辨识方法;
A2、机床平动轴几何误差测量,几何误差测量的过程中需满足以下条件:检测前机床停机8小时,检测时对机床热源位置进行冷却采用快速检测工装,在恒温空调厂房中完成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未经四川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71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