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沉管接头基础后注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76350.0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91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林巍;刘可心;王李;魏长城;张志刚;问建学;刘宇;吴彬;刘超;李誉文;曾庆喜;冯伟;李凯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5/00 | 分类号: | E02D25/00;E02D29/073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刘童笛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管 注浆 碎石垫层 注浆管 沉降 回填 锁定 垄沟 可固化浆料 安装过程 地质结构 使用寿命 接头处 着床 承载 输出 | ||
本发明涉及沉管对接领域,特别是一种沉管接头基础后注浆方法,其包括步骤:需进行着床工序的沉管在锁定回填之前,在所述沉管下方的垄沟内布置能够输出可固化浆料的注浆管;所述沉管在锁定回填之后,所述注浆管进行注浆,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沉管安装过程中异常沉降时调整沉管姿态和高度,以及安装完成后,解决碎石垫层或碎石垫层下的地质结构发生沉降所引起的沉管接头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问题,同时使沉管在使用过程中对载荷的承载效果更优的沉管接头基础后注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沉管对接领域,特别是一种沉管接头基础后注浆方法。
背景技术
某些跨度很大的大型桥梁往往包括海底隧道段,海底隧道由若干个沉管连接而成,本申请涉及到的海底隧道除了若干个沉管以外,在最终的两个沉管对接处,还有起到同时连接两侧沉管的“三明治沉管结构”(也叫最终接头,所述最终接头也是沉管,是仅有一段的较为特别的沉管,这段沉管与其两端的沉管对接后,海底隧道贯通)。
沉管(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的安装位置的海底地质结构上,都设置有对应的碎石垫层,相邻的碎石垫层间具备间距,形成垄沟,同时由于碎石垫层的铺设工艺(S型走向,如图4),除了在沉管接头处下方由于两个碎石垫层间的间隙形成的大垄沟以外,在单个的碎石垫层顶部还有若干个相对大垄沟较小的小垄沟。
具体的,如果不设置垄沟,沉管(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在下放到碎石垫层上时,对碎石垫层产生的压力会挤压碎石垫层,对于沉管接头处下方,被挤压的碎石垫层则会向上移动至止水带,压力过大则碎石垫层中的碎石可能会顶破止水带;所以,才会设置所述垄沟结构。
但是垄沟结构有缺陷,在沉管(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安装过程中,由于碎石垫层受压,碎石垫层或碎石垫层下的地质结构可能会发生沉降(比如其中一个原因是锁定回填后碎石垫层受压则部分碎石可能往垄沟内移动,造成其他部分的碎石垫层变薄,形成沉降),这时沉管(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的安装姿态以及高度不符合标准,结构本身发生倾斜或相对理想安装位置产生高度的偏差(偏低),需要再次调整,调整难度较大,会影响安装的进度以及效果,特别是针对最终接头,其由于需要两端同时连接两个沉管的端部,安装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其底部的支撑在安装过程中发生沉降,采用常规的调整方式难度非常大(比如起吊),效率很低,且调整效果不理想。
其次,在沉管(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安装完成后,由于海中的环境影响,碎石垫层可能会发生沉降,这时,发生沉降处的沉管(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上原本由碎石垫层分担的力则通过连接件施加到相邻的沉管墙体上,相邻沉管在原本已经承受了部分支撑沉管(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的力的情况下,这种力的转移则可能会对沉管和相邻沉管连接位置(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 和相邻沉管的连接位置)造成损坏,影响沉管(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接头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造成安全隐患。
同时, 沉管(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安装完成后,碎石垫层对沉管(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的支撑不存在预应力或预应力较小,沉管(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使用中对载荷(车辆以及部分外力)的承载效果不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沉管安装过程中调整沉管姿态和高度,以及安装完成后,解决碎石垫层或碎石垫层下的地质结构发生沉降所引起的沉管接头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问题,同时使沉管在使用过程中对载荷的承载效果更优的沉管接头基础后注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沉管接头基础后注浆方法,其包括步骤:
需进行着床工序的沉管在锁定回填之前,在所述沉管下方的垄沟内布置能够输出可固化浆料的注浆管;
所述沉管在锁定回填之后,所述注浆管进行注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63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