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尿素泵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50828.2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5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林魁;龚超;薛运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3/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尿素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尿素泵模块,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尿素喷射系统包括设置在尿素箱外且通过尿素管进行连接的尿素泵模块。但是,这种设计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不利于整车安装。
后来,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安装在尿素箱顶部的尿素泵模块。虽然这种设计节省了一些空间,但是由于尿素泵模块还是会向上凸出尿素箱,因此还是会占用一些空间。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安装在尿素箱底部的尿素泵模块。
由于浓度为32.5%的尿素溶液在低温环境下会因结冰而冻住,因此,如何实现快速的加热解冻就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解冻效果较好的尿素泵模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以安装于尿素箱底部的尿素泵模块,所述尿素泵模块包括底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泵组件以及遮罩在所述泵组件上的壳体组件,其中所述底座内设有电路板以及尿素出口接头,所述泵组件包括用以向所述尿素出口接头输送尿素溶液的尿素泵以及用以驱动所述尿素泵且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接的泵线圈,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及紧密贴靠在所述壳体的内侧的第一加热毯,所述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壳体设有让尿素溶液进入的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加热毯为柔性加热元件且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设有顶壁以及圆筒状的侧壁,所述顶壁设有开孔,所述第一加热毯紧密贴靠在所述侧壁的内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加热毯通过若干固定元件固定到所述侧壁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侧壁的底部设有若干第一悬臂,每一个第一悬臂设有第一狭槽;所述底座设有沿竖直方向卡持在所述第一狭槽的底部的若干第一凸起。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侧壁设有下边缘,所述底座设有收容所述下边缘的环形槽,所述第一开槽向下贯穿所述下边缘,每一个第一悬臂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开槽,所述第一悬臂均呈梯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设有座体、平铺在所述座体上的第二加热毯以及固定在所述座体的下方的底盖,其中所述座体设有板状部、向上凸出所述板状部的环形凸缘以及向下凸出所述板状部的凸起部,所述板状部设有上表面,所述第二加热毯平铺在所述上表面上且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板状部设有与所述尿素出口接头相连通的通孔,所述第二加热毯围绕在所述通孔的附近。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板状部的上表面设有一个凸台,所述通孔位于该凸台中;所述泵组件设有向下凸出的凸柱,所述凸柱插在所述通孔中。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泵组件至少部分贴合在所述凸台上,所述第二加热毯围绕所述凸台。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加热毯环绕在所述泵组件的外围,所述泵组件包括泵单元、遮罩在所述泵单元外围的泵罩壳、环绕在所述泵单元底部的第一过滤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过滤器外围的第二过滤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第一加热毯为柔性加热元件,如此设置,能够使其紧密贴靠在所述壳体的内侧,提高热量传递的效果;另一方面,第一加热毯环绕在泵组件的外围,解决了对壳体内部的尿素进行加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尿素泵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主视图。
图4是图1的后视图。
图5是图1的俯视图。
图6是图1的仰视图。
图7是图1的左视图。
图8是图1的右视图。
图9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中壳体组件被分离出来。
图10是图9中壳体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去除图9中的壳体组件后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图13是图12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14是图13中泵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5是图14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图16是图15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17是图16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18是图12中底座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9是图18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08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