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境微生物和分段进水两级AO去除总氮的水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747393.6 | 申请日: | 2017-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3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 发明(设计)人: | 孙辉跃;徐军富;邓新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微水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福州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6 | 代理人: | 王荣 |
| 地址: |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 微生物 分段 进水 两级 ao 去除 水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生物处理及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境微生物和分段进水两级AO去除总氮的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的集中和工农业的发展,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总氮是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为遏制水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一大批污水处理设施在我国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大大改善了水环境。但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站)对总氮的去除效果不理想,而国家近几年又不断在总氮排放标准上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以及发酵类制药、制革、焦化等行业排放标准内均明确了总氮排放要求。现有城镇和工业污水处理厂(站)主导工艺中大量采用A/A/O工艺、SBR和氧化沟工艺。这些工艺在去除有机物和氨氮方面效果较好,但是面对愈加严格的总氮排放要求,有些设施就必须进行技术改造来提升总氮的处理效果。
污水脱氮技术可以分为物化法和生化法。物化法有物化吹脱法、化学沉淀法、折点氯化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等,但物化法不包括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和氨氮氧化为硝酸盐氮的过程,通常只能去除氨氮,同时由于物化法普遍存在工艺复杂、运行成本高、适应范围较小的问题,难以在较大规模的污水处理中推广应用。所以,生物脱氮法在污水处理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生物脱氮系统中,不但可以去除有机物,还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氮和氨氮通过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转化为氮气,最终从污水中去除,具有脱氮效果好、无二次污染、能耗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应用较多的污水处理脱氮工艺包括A/O前置反硝化工艺、氧化沟工艺、SBR及变形工艺、MBR工艺等,但受限于回流比、C/N比、微生物菌群等,上述工艺对于总氮的去除效率较低(70-80%),因此并未达到理想的无害化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微生物和分段进水两级AO去除总氮的水处理方法,利用有限的反应池容积,提高进水碳源利用效果,增大总氮处理效果,同时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境微生物和分段进水两级AO去除总氮的水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系统,所述活性污泥系统包括矩形的钢筋混凝土反应池,反应池内设置两个A/O单元形成的两级串联结构,每个A/O单元内采用钢筋混凝土隔墙分隔为缺氧池、好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每一级A/O单元的缺氧池和缺氧池均设置进水管道与总进水管道相连;所述第一级A/O单元的好氧池与第二级A/O单元的缺氧池相连通,呈两级串联结构,第二级A/O单元的好氧池与二沉池相连,二沉池设置污泥回流系统,污泥回流系统通过底部排泥管将污泥回流至缺氧池前端,同时通过剩余污泥管道排出剩余污泥来控制污泥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先投加体积为池体容积1-2%的环境微生物及粉末活性炭载体;
S2:每日定时投加定量营养物质对环境微生物进行扩大培养;
S3:定时取水样检测,待硝化启动完成后即完成活性污泥系统的构建;
S4:通过进水管道阀门控制部分进水与二沉池经污泥回流管道回流的污泥分别进入缺氧池搅拌混合,而其余进水进入缺氧池,待污水经缺氧池、好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完成反硝化和硝化反应;
S5:好氧池反应后的出水自流至二沉池完成泥水分离,出水达标外排或进入后续处理单元,期间定时取水样检测,根据实际处理效果逐步提高进水量直至设计水量;
S6:进水量达到设计水量后,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和实际处理效果,通过调节进水流量分配、污泥回流比、污泥龄、pH、溶解氧参数进行整体运行的优化。
优选的,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及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的容积比为1:2-1:3。
优选的,所述缺氧池和缺氧池内均设置潜水搅拌装置。
优选的,所述好氧池和好氧池内均设置微孔曝气装置,其池内溶解氧分别在1mg/L和1.5-2mg/L。
优选的,所述缺氧池和缺氧池的进水管道上均设置有控制阀门和流量计量装置。
优选的,所述S4中的好氧池产生的硝化液直接进入缺氧池,污泥在缺氧池和缺氧池内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完成反硝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微水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微水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73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