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及其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43346.4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90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罗才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13/00 | 分类号: | B60C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21533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及其 充气 轮胎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气轮胎,其胎侧外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刚性段,刚性段上具有若干凸起,相邻两凸起间具有凹陷,任一凸起的顶点在充气轮胎的胎侧内壁上的投影与其相邻的凹陷的底点在充气轮胎的胎侧内壁上的投影的间距为W1,相邻两凸起的顶点在充气轮胎的胎侧内壁上的投影的间距为W2,W1=1/2W2,且5mm≤W2≤30mm,凸起的顶点与轮胎的胎侧外壁的距离为H1,0.35mm≤H1≤1.2mm,凸起的顶点与凹陷的底点沿充气轮胎的胎侧壁的厚度方向的落差为H2,0.15mm≤H2≤1mm。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充气轮胎的机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气轮胎。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应用该充气轮胎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轮胎是机动车结构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件,它起着支撑、驱动、制动、转向、抓地及缓冲等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车行时速大幅提升,轮胎的实车性能要求亦越来越高。
目前现有的机动车充气轮胎,尤其是子午线轮胎,其胎侧为帘纱结构,质地较为柔软,有利于提升轮胎的舒适性,而随着轮胎轻量化和低滚阻的设计趋势,胎侧的厚度需要相应减薄,但较单薄的结构不利于轮胎胎侧的刚性,给轮胎的整体结构强度和工况耐受能力造成了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提高充气轮胎的胎侧刚性,保证充气轮胎的整体结构强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的胎侧刚性较高,且其整体结构强度较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充气轮胎的机动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的胎侧外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刚性段,所述刚性段上具有若干沿所述充气轮胎的周向和径向依次排布的凸起,相邻两凸起间具有凹陷,且各所述凸起与各所述凹陷相互配合使所述刚性段沿所述充气轮胎的胎侧外壁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为波浪形,任一所述凸起的顶点在所述充气轮胎的胎侧内壁上的投影与其相邻的所述凹陷的底点在所述充气轮胎的胎侧内壁上的投影的间距为W1,相邻两所述凸起的顶点在所述充气轮胎的胎侧内壁上的投影的间距为W2,W1=1/2W2,且5mm≤W2≤30mm,所述凸起的顶点与所述轮胎的胎侧外壁的距离为H1,0.35mm≤H1≤1.2mm,所述凸起的顶点与所述凹陷的底点沿所述充气轮胎的胎侧壁的厚度方向的落差为H2,0.15mm≤H2≤1mm。
优选地,所述刚性段、各所述凸起以及各所述凹陷上还排布有若干条形几何体,各所述条形几何体相互配合使相邻的条形几何体沿所述充气轮胎的胎侧壁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为波纹状。
优选地,相邻两所述条形几何体沿所述充气轮胎的胎侧壁的厚度方向的截面的侧边间的夹角为α,20°≤α≤30°。
优选地,所述条形几何体为直线体或曲线体。
优选地,相邻两所述条形几何体间相互平行或沿所述充气轮胎的胎侧外壁的延伸方向具有大于0°且不大于3°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刚性段沿所述充气轮胎的胎侧外壁径向的长度为L,10mm≤L≤100mm。
优选地,所述充气轮胎为橡胶制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机动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底部设置有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具体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充气轮胎,由于在充气轮胎的胎侧外壁上增加了具备由凸起和凹陷配合构成的3D波形结构的刚性段,从而显著提高了轮胎胎侧的结构刚性,保证机动车行驶过程中轮胎的承重能力和工况耐受性,并使其疲劳强度和耐用度相应提高;同时,该种由各凸起和各凹陷配合构成的3D波形结构能够相应地优化充气轮胎的外观,提高用户视觉感受。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33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