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42536.4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1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方长青;杨融;周星;张自森;雷婉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75/04 | 分类号: | C08L75/04;C08L67/02;C08K7/24;B29C47/92;B29B9/06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61214 | 代理人: | 杨璐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分子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复合材料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本发明还涉及该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一种典型的半结晶热塑性聚酯,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药品性、耐摩擦、耐蠕变、耐疲劳性、耐弱酸和有机溶剂、电绝缘性能,还有质轻、透明、强度高、防碎、易成型及可再封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用量也不断增加。截止到2011年,全世界PET用量超过6000kt。Pira公司调查报告显示,预计到2017年,全球包装用PET总用量将达到1910万t。由于PET在食品、饮料、柔性制造、印刷电子等方面的大量使用,不仅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更会给人类带来能源紧张的问题。因此,回收再利用PET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课题。
目前,PET瓶的回收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法,即物理回收法和化学回收法。物理回收是将PET进行分选、破碎、清洗等工序,生产出清洁的PET瓶片。这些瓶片大部分用于纺织业,生产成纤维。但也有少量直接用于塑料产品加工,比如:用于生产非食品包装容器;但是,回收PET因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分子链断裂,导致分子量降低、特性黏数低、材料脆性大、冲击性能差等诸多问题,所以将PET瓶料直接加工产品,加工难度大,加工的产品力学性能低,其附加值偏低。
化学回收是将清洁的PET水解、醇解或碱解等,裂解成小分子物质,用于再聚合成PET或用于其他化学品的生产。传统的PET化学回收方法就是将固态的聚合物材料解聚,使它转化为较小的分子、中间原料或直接转化为合成单体的组分。化学回收法可使PET链断裂成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HET)中间体或是完全降解为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EG)。降解方法主要有:甲醇醇解法、水解法、醣酵解法和EG醇解法。由于相对物理回收过程复杂,工业化投资成本高,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仍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解决了PET瓶的物理回收加工难度大,加工的产品力学性能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按重量份数由以下组分组成:
废弃PET瓶片50~166.67份,聚氨酯弹性体颗粒500~1666.7份,碳纳米管0.5份。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按质量份数分别称取如下原料:
废弃PET瓶片50~166.67份,聚氨酯弹性体颗粒500~1666.7份,碳纳米管0.5份;
步骤2、将步骤1称取的废弃PET瓶片、聚氨酯弹性体颗粒和碳纳米管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
步骤3、将经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添加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造粒,得到高分子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1中废弃PET瓶片通过以下方法处理得到:
将废弃PET瓶剪碎成长宽均为0.5cm~1cm的片状,用1500ml~1600ml蒸馏水清洗后用50ml~60ml盐酸浸泡洗涤,清水洗干净后,再用乙醇清洗,最后用清水清洗去除杂质,晾干,得到干燥的PET瓶片。
步骤1中的碳纳米管要进行纯化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将碳纳米管、蒸馏水和浓硝酸按质量比为1:40~50:8~15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
步骤b、将经步骤a得到的混合物磁力搅拌10min~15min,然后于50℃~60℃的水浴中加热9h~10h;
步骤c、对步骤b得到的产物离心处理后洗涤,然后置于120℃~130℃的马弗炉中烘干上层水,最后置于400℃~500℃干燥炉中焙烧2h~3h。
步骤2中:废弃PET瓶片、聚氨酯弹性体颗粒和碳纳米管的混合是在高速搅拌机内混合4min~5min,搅拌速度为200r/min~300r/min,温度为20℃~25℃。
步骤3中: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造粒时挤出机的一区温控、二区温控、三区温控、四区温控、五区温控、六区温控、七区温控、八区温控、机头温控分别为:155℃~160℃、160℃~165℃、225℃~230℃、255℃~260℃、255℃~260℃、240℃~245℃、225℃~230℃、215℃~220℃、195℃~20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25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