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艾草制备活血香精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31597.0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3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孙政;孙剑峰;时灵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楚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9/00 | 分类号: | C11B9/00;A61K36/8984;A61P7/00;A61K33/00;A61K33/06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张加宽 |
地址: | 232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艾草 制备 活血 香精 方法 | ||
一种利用艾草制备活血香精的方法,涉及艾草香精生产工艺领域,将新鲜的艾草茎、叶洗净并浸水,然后入液氮中捞出置于室温下,再将筛篮整体浸没到液氮中,如此反复2‑3次,将艾草烘干,然后粉碎得艾草粉末,入微波设备中中频微波处理10‑15S,将艾草粉末与添加剂混合均匀后置入萃取釜中,进行萃取,萃取后,进入分离釜分离后得到艾草香精,制备活血添加剂,将活血添加与艾草香精混合后提纯制得活血香精。本发明能增加艾草香精的提取率还能有效的锁住艾草中的有效成分,增加香精的功效还通过添加剂的使用增加香精的药用功效,延长香精使用后的留香时间,其中葡萄糖的甘蔗汁的添加具有提升香精品质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艾草香精生产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艾草制备活血香精的方法。
背景技术:
艾草又名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茎单生或少数,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花药狭线形,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艾灸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医学中最古老的医疗方法之一。
艾草的叶子、茎秆中能够提取出一种挥发性芳香物质,一般为浅黄或绿黄色,具有温经通络、益气活血、祛寒止痛、改善局部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常用于涂抹穴位或患处,反复揉搓至吸收。艾草香精的成分以小分子挥发性萜类化合物为主,此外还有脂肪族化合物、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
现有技术中,水蒸馏法、活血添加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直接水蒸气蒸馏、微波辅助萃取工艺已运用到艾叶香精的提取研究中,而超声波萃取工艺和半仿生提取技术在艾叶香精提取研究中应用较少。水蒸馏法和活血添加剂萃取法不可避免的会引起组分的改变,从而改变整个香味轮廓,并且常常损失头香,产品失去新鲜感,活血添加剂残留的污染也难以避免。而超临界CO2萃取弥补了上述技术的不足。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是建立在超临界状态下的CO2流体对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溶解度效应上的新分离技术。该技术对于传统分离方法难以解决的大分子量、热敏性或化学不稳定物质的分离具有独特的优点,因而在食品、香料、医药、化工等领域受到广泛的重视。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艾草的功效将艾草加工成活血香精的一种工艺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针对艾草进行香精提取和制备的方法,并根据艾草的特性制备活血香精,使用该方法制备的活血香精具有存储时间长、活血效果明显、使用后身体无紧绷感等优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利用艾草制备活血香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新鲜的艾草茎、叶洗净并浸水20-30min,然后入液氮中5-10min,然后捞出置于室温下5-10min,再将筛篮整体浸没到液氮中10-20min,如此反复2-3次;
(2)将步骤(1)中的艾草低温烘干,然后粉碎、过5-30目筛;得艾草粉末;
(3)将艾草粉末入微波设备中中频微波处理10-15S;
(4)将艾草粉末置入萃取釜中,向萃取釜中通入超临界CO2,控制萃取釜的温度为40-50℃,萃取压力为30-45Mpa;
(5)含有萃取物的CO2从萃取釜中流出,进入分离釜进行减压分离,其中,分离釜的压力为5-10Mpa,温度为20-30℃,得到艾草香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楚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楚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315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