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差分线动态等长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18163.7 | 申请日: | 201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6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梁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50018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差分线 动态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实现差分线动态等长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传输技术的发展,差分信号的传输方式已经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一根信号线一根地线的传输方式。差分信号的传输过程为发送端利用两条差分线发送振幅相等,相位相反的两个信号,接收端接收两个信号的电压差。
在差分线实现高速率传输的过程中,差分线比较重要的设计要求是等长设计。等长设计是指两条差分线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长度尽量相等,不仅是指物理长度相等,更是指两个信号在时序上相等,以避免差分信号向两个相位相同的信号转化,进而引起差分信号的失真。为了保证差分线高速率并且高质量传输,不少厂商要求差分线动态等长,即在一定长度内要保证两条差分线的长度差不能超过一定值。
请参照图1,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实现差分线动态等长的绕线方式示意图。具体地,由于芯片内部的两个管脚的相对位置不同,导致两个差分线的出线长度不同。为了保证两个差分线动态等长,现有技术对两个差分线中较短的差分线进行额外绕线,但是,额外绕线会使两条差分线不平行,进而引入新的信号质量问题,导致差分线的传输质量下降。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差分线动态等长的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采用优化管脚出线的方式提前补偿两条差分线的长度差异,使芯片外部的两条差分线保持平行,从而减少了新的信号质量问题,提高了差分线的传输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差分线动态等长的方法,包括:
在发送端的发送芯片上的管脚和接收端的接收芯片上的管脚的之间进行差分线的预拉线;
根据所述预拉线和动态等长的长度差异要求,确定所述动态等长的补偿长度;
根据所述补偿长度和预设出线规则,在所述发送芯片和所述接收芯片相应的管脚处提前补偿所述补偿长度,以实现所述发送端和所述接收端之间线等长。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预拉线和动态等长的长度差异要求,确定所述动态等长的补偿长度的过程具体为:
根据所述预拉线和动态等长的长度差异要求,确定所述动态等长的补偿位置;
根据所述补偿位置,确定补偿长度。
优选地,所述预设出线规则具体为对所述发送芯片和所述接收芯片相应的管脚处的差分线设定的出线规则,所述管脚处的差分线的当前长度为所述补偿长度和所述管脚处的差分线的初始长度之和,所述管脚处的差分线具体包括第一出线部分、弯折部分及第二出线部分;
则在以实现所述发送端和所述接收端之间线等长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缩短第一出线部分的长度;
在保证所述管脚处的差分线的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补偿长度和缩短的第一出线部分的长度,相应的调整所述弯折部分的长度和/或所述第二出线部分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弯折部分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出线部分的线宽和所述第二出线部分的线宽。
优选地,在相应的调整所述弯折部分的长度和/或所述第二出线部分的长度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增大所述第一出线部分和所述第二出线部分之间的间距;
在保证所述管脚处的差分线的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补偿长度和增大的间距相应的调整所述管脚处的差分线。
优选地,所述弯折部分的形状为弧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现差分线动态等长的系统,包括:
仿真单元,用于在发送端的发送芯片上的管脚和接收端的接收芯片上的管脚的之间进行差分线的预拉线;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拉线和动态等长的长度差异要求,确定所述动态等长的补偿长度;
补偿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补偿长度和预设出线规则,在所述发送芯片和所述接收芯片相应的管脚处提前补偿所述补偿长度,以实现所述发送端和所述接收端之间线等长。
优选地,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预拉线和动态等长的长度差异要求,确定所述动态等长的补偿位置;根据所述补偿位置,确定补偿长度。
优选地,所述预设出线规则具体为对所述发送芯片和所述接收芯片相应的管脚处的差分线设定的出线规则,所述管脚处的差分线的当前长度为所述补偿长度和所述管脚处的差分线的初始长度之和,所述管脚处的差分线具体包括第一出线部分、弯折部分及第二出线部分;
则该系统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81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