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717471.8 | 申请日: | 2017-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31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 发明(设计)人: | 纪风;周晓;王林;杨宁;张险峰;陈晓伍;朱才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麟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F9/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马敬;项京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该系统部署于云平台,该系统包括:负载均衡服务器、应用服务集群、人脸识别集群,负载均衡服务器用于选择目标应用服务器,将获得的目标人脸识别请求发送给目标应用服务器,接收目标应用服务器发送的结果获取请求;选择目标人脸识别服务器,将结果获取请求转发给目标人脸识别服务器;目标应用服务器用于接收目标人脸识别请求,根据目标人脸识别请求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获得待识别信息;向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结果获取请求;目标人脸识别服务器用于接收负载均衡服务器转发的结果获取请求;对源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并将人脸识别结果发送给结果获取请求的发起方。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人脸识别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的方法主要为: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技术,从复杂的图像和/或视频场景中自动检测和跟踪人脸,再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匹配识别的智能分析。
随着近年国家安防的快速增长,监控图像和/或视频数据也呈爆发式增长,传统部署在单机上的人脸识别方法,由该单机执行人脸识别过程中的所有步骤,例如,接收目标人脸识别请求,根据人脸识别请求获得源图像,存储源图像,对该源图像进行人脸识别等等步骤。由于各个步骤的执行都需要占用该单机的资源,等待资源分配会耗费大量的处理时间,导致人脸识别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以实现提高人脸识别效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系统,所述系统部署于云平台,所述系统包括:负载均衡服务器、应用服务集群、人脸识别集群,其中,
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用于从所述应用服务集群中选择目标应用服务器,将获得的目标人脸识别请求发送给所述目标应用服务器,其中,目标人脸识别请求中包括待处理信息;接收所述目标应用服务器发送的用于获取人脸识别结果的结果获取请求;从所述人脸识别集群中选择目标人脸识别服务器,将所述结果获取请求转发给所述目标人脸识别服务器;
所述目标应用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的目标人脸识别请求,根据所述目标人脸识别请求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获得待识别信息;向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用于获取人脸识别结果的结果获取请求;接收目标人脸识别服务器发送的所述人脸识别结果;
所述目标人脸识别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转发的所述结果获取请求;根据所述结果获取请求,获得所述待识别信息;根据所述待识别信息,获得待识别的源图像;对所述源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得到人脸识别结果;并将所述人脸识别结果发送给所述结果获取请求的发起方。
可选的,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还用于:
在从所述应用服务集群中选择目标应用服务器之前,检测自身状态是否符合第一处理条件;如果是,则从所述应用服务集群中选择目标应用服务器;
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从所述应用服务集群中选择目标应用服务器,具体为:
从应用服务集群中选择负载最低的应用服务器,作为目标应用服务器;或者,
按照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从所述应用服务集群中选择目标应用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检测自身状态是否符合第一处理条件,具体为:
检测当前正在处理的人脸识别请求的总数是否已达最大并发数;
如果是,则判定自身状态不符合第一处理条件;
如果否,则判定自身状态符合第一处理条件。
可选的,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还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麟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麟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74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纹识别芯片的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静脉指纹和人脸复合识别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