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717471.8 | 申请日: | 2017-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31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 发明(设计)人: | 纪风;周晓;王林;杨宁;张险峰;陈晓伍;朱才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麟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F9/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马敬;项京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系统 方法 | ||
1.一种人脸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部署于云平台,所述系统包括:负载均衡服务器、应用服务集群、人脸识别集群,其中,
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用于从所述应用服务集群中选择目标应用服务器,将获得的目标人脸识别请求发送给所述目标应用服务器,其中,目标人脸识别请求中包括待处理信息;接收所述目标应用服务器发送的用于获取人脸识别结果的结果获取请求;从所述人脸识别集群中选择目标人脸识别服务器,将所述结果获取请求转发给所述目标人脸识别服务器;
所述目标应用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的目标人脸识别请求,根据所述目标人脸识别请求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获得待识别信息;向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用于获取人脸识别结果的结果获取请求;接收目标人脸识别服务器发送的所述人脸识别结果;
所述目标人脸识别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转发的所述结果获取请求;根据所述结果获取请求,获得所述待识别信息;根据所述待识别信息,获得待识别的源图像;对所述源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得到人脸识别结果;并将所述人脸识别结果发送给所述结果获取请求的发起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还用于:
在从所述应用服务集群中选择目标应用服务器之前,检测自身状态是否符合第一处理条件;如果是,则从所述应用服务集群中选择目标应用服务器;
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从所述应用服务集群中选择目标应用服务器,具体为:
从应用服务集群中选择负载最低的应用服务器,作为目标应用服务器;或者,
按照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从所述应用服务集群中选择目标应用服务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检测自身状态是否符合第一处理条件,具体为:
检测当前正在处理的人脸识别请求的总数是否已达最大并发数;
如果是,则判定自身状态不符合第一处理条件;
如果否,则判定自身状态符合第一处理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还用于:
在判定自身状态不符合第一处理条件之后,向目标用户反馈用于提示自身状态不符合第一处理条件的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目标用户为向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所述目标人脸识别请求的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应用服务器还用于:
在根据所述目标人脸识别请求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获得待识别信息之前,验证所述目标人脸识别请求是否合法;如果合法,则根据所述目标人脸识别请求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获得待识别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后台管理服务器,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获得的人脸识别请求的发送方为目标用户,所述后台管理服务器,用于:
接收所述目标用户发送的注册请求,为所述目标用户创建目标应用信息;
将所述目标应用信息发送给所述目标用户,使得所述目标用户基于所述目标应用信息生成所述目标人脸识别请求;
所述目标应用服务器还用于:
在接收目标人脸识别服务器发送的所述人脸识别结果之后,向所述目标用户反馈所述人脸识别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分布式存储集群,所述目标应用服务器还用于:
在获得所述待识别信息之后,将所述待识别信息发送给所述分布式存储集群;
所述分布式存储集群,用于接收所述目标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待识别信息;并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存储所述待识别信息;
所述目标人脸识别服务器根据所述结果获取请求,获得所述待识别信息,具体为:
根据所述结果获取请求,从所述分布式存储集群中获得所述待识别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识别信息为静态图像、动态图像、待处理视频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麟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麟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747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纹识别芯片的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静脉指纹和人脸复合识别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