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镁碲铜棒的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7051.1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2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徐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暨易联众创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7/04 | 分类号: | B21C37/04;B21B1/18;B22D11/041;C22C9/00 |
代理公司: | 11562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雪<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镁碲铜棒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镁碲铜棒的加工工艺,铜棒含碲0.15‑0.2%,含镁0.2‑0.7%;含硒0.1‑0.15%,含锑0.1‑0.15%,其中含硒量与含锑量的比例为1:1;制备的镁碲铜棒的抗拉强度大于400MPa,延伸率大于10%,导电率大于70%IACS,应用于高性能航空、航天、军工、等离子、通讯、自动控制、电子、电器、电力、仪器、仪表、交通等行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色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镁碲铜棒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碲铜是一种易切削、高导电的铜合金,并适于冷、热加工。主要应用于高性能航空、航天、军工、等离子、通讯、自动控制、电子、电器、电力、仪器、仪表、交通等行业。
中国专利CN200810147883.3公开了电气电力产业用碲铜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主要提供了含碲0.1-0.4%的碲铜合金材料的水平连铸的熔炼问题,没有公开后续的加工方法。传统的碲铜加工方法主要是铸锭—热挤压—酸洗—精整—拉伸—精整等,传统的加工工艺流程长、能耗高、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能优异的镁碲铜棒的加工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镁碲铜棒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上引连铸铜杆:在熔炼装置内熔炼、上引连续铸造,熔炼装置内覆盖有木炭和石墨鳞片,采用牵引机组上引连续铸造铜杆;熔炼炉的温度为1100℃~1200℃,保温炉的温度为1100℃~1200℃,上引连续铸造铜杆的直径为12.5~45mm,上引连续铸造铜杆的速度为200~700mm/min;制备的铜杆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含碲0.15-0.2%,含镁0.2-0.7%,含硒0.1-0.15%,含锑0.1-0.15%,其中含硒量与含锑量的比例为1:1;同时含有银、钛、铈、硼、钴、铬、镍、铌等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元素,所述的任意两种元素的含量均为0.001~0.005%。
2)铣削:将步骤1)所得的铜杆进行铣削,铜杆铣削的尺寸为0.2~1mm;
3)连续轧制:将步骤2)所得的铜杆为原料,采用多机架的二辊轧机轧制铜棒,轧制速度0.15-0.25米/秒;连续轧制的总加工率大于80%;所述的连续轧制步骤中轧制后铜棒直径不圆度小于0.2mm,采用椭圆-圆孔型的孔型系统,各道次压缩比1.1-1.5,多机架单独传动变频调速,各个道次机架轧辊是由各个不同的变频电机驱动,交流变频电机30KW,轧辊:Ф300mm,轧辊材质为Cr12MoV,轧辊硬度HRC58-60,轧辊孔槽粗糙度不低于 Ra0.1;在轧制过程中对轧辊、铜棒进行乳液冷却及润滑,流量:20m3/h,乳液工作压力:2.2MPa,乳液温度:35-45℃,乳液浓度10%;
4)退火:采用保护气氛光亮炉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300~500度,保温时间为6~10小时,退火后铜棒的晶粒尺寸为0.01~0.03mm;
5)拉拔:将铜棒进行拉拔变形,变形系数为1.15-1.5;拉拔变形的速度小于8m/min,乳化液或者植物油做为拉拔润滑液;
6)矫直:将铜棒进行矫直变形,变形系数为1.01-1.05;矫直变形后铜棒的扭拧度每米不大于0.5mm,铜棒的平面度每米不大于1mm,铜棒的直度每米不大于0.5mm;
7)分切:将铜棒进行分切。
本发明的提供的一种碲铜棒加工工艺具有性能优异,工艺流程短、高效、节能等特点,制备的碲铜棒的抗拉强度大于400MPa,延伸率大于10%,导电率大于70%IACS。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暨易联众创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未经诸暨易联众创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70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