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杏鲍菇高效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04993.4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5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汉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8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30 | 代理人: | 闫艳艳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杏鲍菇 高效 培养基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杏鲍菇高效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茶叶渣45~55份、木薯渣35~45份、缓释颗粒30~35份、酒糟20~30份、牡蛎壳15~20份、淀粉酶15~20份、蛋白酶15~20份、膨胀蛭石10~15份、豆饼10~15份、稻壳粉5~10份、黑豆5~10份和适量水;
所述缓释颗粒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玉米淀粉9~11份、氧化石墨烯气凝胶7~9份、聚谷氨酸1~2份、乳酸菌1~2份、纳米硒粉剂0.6~0.8份、番茄红素0.4~0.6份、亚硒酸钠0.4~0.6份、微量元素组分0.1~0.3份和去离子水8~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杏鲍菇高效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茶叶渣50份、木薯渣40份、缓释颗粒32.5份、酒糟25份、牡蛎壳17.5份、淀粉酶17.5份、蛋白酶17.5份、膨胀蛭石12.5份、豆饼12.5份、稻壳粉7.5份、黑豆7.5份和适量水;
所述缓释颗粒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玉米淀粉10份、氧化石墨烯气凝胶8份、聚谷氨酸1.5份、乳酸菌1.5份、纳米硒粉剂0.7份、番茄红素0.5份、亚硒酸钠0.5份、微量元素组分0.2份和去离子水9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杏鲍菇高效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渣和木薯渣是经过发酵处理55~58天得到的腐熟物,所述发酵处理是用EM微生物制剂对茶叶渣和木薯渣进行堆制腐熟处理,EM微生物制剂的用量为每100m3原料加入EM原液2.5~4.5k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杏鲍菇高效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酒糟为高粱的二次蒸馏高粱渣滓、且含水率为35~50%;所述豆饼为将成熟的绿豆收获后在阳光下暴晒,快速晒干至含水率小于5%,再经炒熟压榨后制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杏鲍菇高效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蛭石为蛭石在200~300℃、350~400℃和450~550℃条件下高温煅烧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杏鲍菇高效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元素组分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硫酸亚铁0.06~0.08份、硫酸锌0.06~0.08份、钼酸铵0.06~0.08份、硫酸铜0.04~0.06份、硼砂0.04~0.06份和硫酸锰0.01~0.03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杏鲍菇高效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方法为:将氧化石墨烯粉末配制成浓度为12~15mg/ml的水溶液,超声震荡处理1~3h,得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然后加入水热釜中,在100~200℃温度条件下处理2~3h,得到氧化石墨烯水凝胶;将氧化石墨烯水凝胶放入氨水中,在80~90℃条件下浸泡10~12h,冷冻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气凝胶。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杏鲍菇高效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淀粉酶解液
按照配比称取豆饼、稻壳粉和淀粉酶,混合后加入3~6倍重量份的水中,在30~35℃条件下加热搅拌35~55min,得到淀粉酶解液,备用;
(2)、制备蛋白酶解液
称取黑豆,粉碎研磨后加入蛋白酶,混合后加入3~4倍重量份的水中,在26~32℃条件下加热搅拌40~50min,得到蛋白酶解液,备用;
(3)、制备缓释颗粒
按照配比称取聚谷氨酸、乳酸菌、纳米硒粉剂、番茄红素、亚硒酸钠、微量元素组分和水,混合分散均匀,得到混合浆料,将氧化石墨烯气凝胶加入至混合浆料中,浸润充分吸收混合浆料后取出氧化石墨烯气凝胶;
将吸收混合浆料的氧化石墨烯气凝胶加入至包衣机中,包衣机一端喷洒玉米淀粉,并不断搅拌30~50min,得到所述缓释颗粒,备用;
(4)、将步骤(1)得到的淀粉酶解液、步骤(2)得到的蛋白酶解液和步骤(3)得到的缓释颗粒混合,然后按照配比称取加入剩余原料,在200~300r/min转速条件下混合搅拌20~30min,得到所述杏鲍菇高效培养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农耕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499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