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亚音速隐身无人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96411.2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5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叶尚军;孙星;国立强;杨涛;杨玉亮;娄斌;曾丽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D33/02 | 分类号: | B64D33/02;B64C3/40;B64C3/56;B64C3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傅朝栋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亚音速 隐身 无人机 | ||
技术背景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领域,特指一种高亚音速隐身可折叠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无人机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主要有:无人靶机、无人侦察机、通信中继、无人攻击机等;无人机另外一个发展方向为利用小型无人机,采用智能集群,协同组网技术,以较低的性价比对目标实现侦查、干扰、精确打击等功能。但中小型无人机载重能力有限,速度和航程受到限制,往往无法执行远距离任务;且小型无人机因其速度慢突防能力弱,在进入敌方区域被发现和击落的风险较高。
为了有效发挥小型无人机的特点,可提高无人机本体的隐身性能和巡航能力,并利用导弹或者大型运输机等进行远程投放小型无人机,一方面弥补小型无人机航程航时不足的劣势,另一方面利用导弹或者运输机的突防能力将无人机集群有效运输到敌方区域,大大减小被发现击落概率。如申请号为200620094175.4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高亚音速无人机,所采用的气动外形,在较长的续航时间基础上,时速可达800km/h。但该无人机机翼后掠角不可变,不能适应不同的巡航速度,且飞机外形未考虑隐身设计。而申请号为201410303976.6的发明专利公开的折叠翼无人机,携带和弹射时呈收缩状态且在飞行时机翼呈展开状,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的便携式折叠翼无人机,但飞行采用螺旋桨推进,飞行速度较低,无法满足特殊作战需求。本发明提出的高亚音速无人机,采用涡喷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不仅具有可折叠功能,大大节省了存储空间,同时隐身技术与变后掠角设计结合,能够大大提高其战场生存率与飞行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无人机隐身技术、折叠翼技术等技术,提出了一款可折叠后远程投放、可变后掠角的高亚音速隐身无人机。与传统小型无人机相比,该无人机具有大跨度速率飞行能力、优越的隐身性能,突防能力强等特点,具有非常强的实战能力。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高亚音速隐身无人机,其包括机体、机翼、尾翼和进气道,所述的机翼、尾翼和进气道固定于机体上,所述的机翼采用上单翼布局,尾翼采用V型布局,机身侧面与V型尾翼的上反角一致;机翼、尾翼分别铰接于机体上,其中机翼通过机翼折叠装置与机体相连,机翼折叠装置用于往机尾方向水平旋转收起机翼或调整机翼后掠角;进气道采用S形弯道结构,其一端连接发动机进气口,进气道下方设有用于收放进气道的收放机构,进气道在收缩状态下折叠于机体内部和机翼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的机体采用隐身设计,机头采用橄榄体外形。
作为优选,所述的机翼折叠装置包括错位凹槽机构,所述的错位凹槽机构包含上旋体和下旋体,上旋体和下旋体之间通过向上倾斜的螺旋槽面相接触,两者在相对旋转过程中上旋体能够相对下旋体向上抬升;两侧的机翼各自通过固定夹板分别固接于上旋体、下旋体上,下翼转轴为空心柱体结构,下旋体通过下翼转轴与第二从动齿轮固接,上翼转轴同轴嵌套并贯穿下翼转轴和第二从动齿轮,且两条轴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上旋体通过上翼转轴与第一从动齿轮中心固接;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分别与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啮合传动,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各自由一个驱动电机驱动旋转。
进一步的,两侧机翼在展开状态时,上旋体和下旋体在纵向上的距离最小,两侧机翼处于同一平面上;两侧机翼在收缩过程中,上旋体和下旋体在纵向上的距离变大;两侧机翼旋至完全收缩状态时,上旋体和下旋体距离需满足使两侧机翼上下层叠不会互相干涉。
与传统折叠装置相比,该折叠装置采用电机驱动,可实现智能调节,结构简单、紧凑;齿轮传动,可靠度高;两侧机翼通过层叠设计,进一步节约了存储空间;独特的错位凹槽设计,将两个方向的运动集成到一个装置上,大大降低了机构复杂度,提高了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64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