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7-O-糖基转移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93708.3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5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瑛;杨小满;陈建军;曾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主分类号: | C12N9/10 | 分类号: | C12N9/10;C12N15/54;C12P19/6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 |
地址: | 51065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糖基转移酶 编码基因 淫羊藿苷 糖基转移酶基因 氨基酸序列 类黄酮物质 糖基化反应 核苷酸序 合成过程 合成途径 重要意义 催化 解析 应用 克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7‑O‑糖基转移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本发明的7‑O‑糖基转移酶,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其编码基因7‑O‑糖基转移酶基因EsGT1,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克隆的7‑O‑糖基转移酶是在淫羊藿苷合成过程中的最后一步的酶,这对于解析淫羊藿苷的合成途径具有重要意义。7‑O‑糖基转移酶能够特异性地催化类黄酮物质(kaempferol)的7‑O‑糖基化反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7-O-糖基转移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背景技术:
淫羊藿是小檗科(Berberidaceae)淫羊藿属(Epimedium)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的药用历史上,淫羊藿属植物的使用非常悠久,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在传统中药中,淫羊藿属植物一直以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而被使用。以传统药用植物广泛使用为基础,随着对淫羊藿属植物的形态分类、地理分布、质量评价、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淫羊藿属植物表现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受到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重视,也是国际上多年来重点研究的药用植物之一。
《中国药典》中,淫羊藿苷(icariin)的含量是评价淫羊藿药材的主要指标。在主要药用淫羊藿物种中,淫羊藿苷均是黄酮类物质的主要成分(李作洲,徐艳琴,王瑛,黄宏文。淫羊藿属药用植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中草药,2005,36:289-295)。文献研究表明,淫羊藿苷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物活性,包括骨保护作用、壮阳功能、神经保护作用、心血管保护作用、抗癌活性、抗炎保护作用、免疫保护作用等(Li H,Li Q,Mei Q,Lu T.Pharmacologicaleffects and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of icariin,the major bioactivecomponent in Herba Epimedii.Life Sciences 2015;126:57-68)。对其药理研究发现,其抗癌作用通过多种机制产生,例如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调节、抑制癌细胞发育过程中的血管生成、抑制癌细胞转移及免疫调节等(Tan H-L,Chan K-G,Pusparajah P,Saokaew S,Duangjai A,Lee L-H,Goh B-H.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the naturally occurringaphrodisiacs:icariin and its derivatives.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2016;7:191)。另外一篇体外单细胞研究发现,淫羊藿苷促进人类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Yang P,Guan Y-Q,Li Y-L,Zhang L,Zhang L,LiL.Icariin promote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regulates gene expression in humanneural stem cells in vitro.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 2016;5377:1316-1322)。全面的活性研究及不断被解释的药理表明淫羊藿苷在药用或者保健品等行业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未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37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