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沉管、架设水下沉管的装置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83650.4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2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申琼玉;刘子忠;刘甲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73 | 分类号: | E02D29/0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架设 装置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沉管、架设水下沉管的装置及施工方法,该沉管包括:沉管本体、挡水端和定位孔;其中,所述沉管本体,具有用于车辆运行的内部腔体;所述挡水端,适配设置于所述沉管本体的端部,用于防止海水进入所述沉管本体;所述定位孔,适配设置于所述沉管本体的底部,用于使所述沉管本体、以及与其适配的水下承台(15)的定位楔(22)之间进行适配连接。本发明的方案,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施工不方便、受环境影响大和对航道干扰大等缺陷,实现施工方便、受环境影响小和对航道干扰小的有益效果。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实现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沉管、架设水下沉管的装置及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新的沉管架设施工装备及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跨越江河和海峡的交通运输逐渐增多。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解决大面积水域的航运等问题,水下隧道技术应运而生。水下隧道主要的施工工艺有沉管法、矿山法和盾构法。
沉管法隧道线路总长较矿山法和盾构法隧道显著缩短,管节断面形状选择灵活,施工时各工序可平行作业,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时预制管节的质量控制精度较高,因此,沉管法隧道在很多情况下占有明显优势,已成为最经济合理的水下穿越方案。
但现有沉管技术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
(1)沉管铺放需要在海底挖很宽、很深的沟,因此挖掘量大大提高,同时回填量也会相应提高。
(2)沉管的浮运、沉放、安装、锁定回填等施工工艺,需要通过专业的拖轮、专业的除淤船、专业的回填船等多种专业设备进行操作,其作业效率低、周期长、施工成本高。
(3)沉管浮运期间,需要配备多艘大功率拖轮拖拽沉管进行运输,因此就需要对航道进行封航,禁止其他船舶通行,严重影响航运交通。
(4)沉管沉放是整个沉管隧道水下施工中极为中要的一环,现行主要的施工方案为浮吊法、浮箱沉吊法、升降平台法、抬吊法等,但都存在一定的利弊,如表1所示。
表1:沉管沉放施工方案利弊比较
为解决长、大距离跨海通道建设难题,需要提出一种在海底架桥(即沉管)的方案;即,像在陆地上架设管节的方式一样,在海底进行沉管架设,同时将沉管做成中空的,并在中空的沉管内部运行车辆。这样的方案难点在于水下可见性差,海流和天气影响大,施工作业不方便等。
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施工不方便、受环境影响大和对航道干扰大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水下沉管、架设水下沉管的装置及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水下架设沉管施工不方便的问题,达到施工方便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沉管,包括:沉管本体、挡水端和定位孔;其中,所述沉管本体,具有用于车辆运行的内部腔体;所述挡水端,适配设置于所述沉管本体的端部,用于防止海水进入所述沉管本体;所述定位孔,适配设置于所述沉管本体的底部,用于使所述沉管本体、以及与其适配的水下承台的定位楔之间进行适配连接。
可选地,在所述沉管本体上,还设有沉管沉放拉扣,用于连接锚绳。
可选地,其中,所述沉管本体的数量为一节以上,相邻两节所述沉管本体的端部之间适配对接;和/或,所述沉管本体的重力与浮力之比大于1.05;和/或,所述挡水端,包括:适配设置的止水带和挡水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36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下沉管架桥机及其施工工艺
- 下一篇:窨井专用防坠落安全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