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探测器热解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73062.2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86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党海燕;赵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G1/64 | 分类号: | B64G1/64;B64G5/00 |
代理公司: | 11011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刘瑞东 |
地址: | 10014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测器 解锁 起飞 锁定 火工品 熔断 发动机燃气 机构结合 解锁功能 解锁机构 控制环节 控制元件 起飞过程 起飞平台 机场坪 剪切销 锁机构 可控 热解 天基 发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探测器热解锁机构,属于天基发射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探测器锁定、解锁机构,可实现探测器在起飞平台上的锁定和解锁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火工品及其控制环节,该机构结合探测器起飞特点,探测器起飞时利用发动机燃气及推力破坏熔断带或剪切销使机构解锁,在没有外加控制的情况下,使探测器在解锁、起飞过程中处于可控状态,实现了随机场坪下探测器的锁定与解锁功能,探测器解锁不需要附加火工品及控制元件,简化了探测器起飞流程,提高了探测器的解锁可靠性、起飞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基发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探测器热解锁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探测器在起飞平台的锁定与解锁多使用火工品,探测器起飞前给出解锁指令,火工品引爆,探测器解除约束,然后探测器发动机点火起飞,这种冷解锁的方式在起飞平台稳定时能够较好地实现探测器的解锁,但由于在探测器解除约束到发动机点火起飞之间,探测器处于无约束、无控的状态,这对于月面等起飞场坪随机的情况,给探测器的稳定起飞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需要结合探测器的起飞过程,设计一种热解锁机构,以提高探测器在随机场坪的起飞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探测器用锁定、解锁机构,以提高探测器在随机场坪的起飞稳定性。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探测器热解锁机构,包括连接轴1、剪切销2、上轴套3、下轴套4、弹簧压盖5、驱动弹簧7、支承轴8、锁定钢珠9、背压弹簧10、拉丝11、锁定轮12和熔断带13;
所述连接轴1固定在探测器上,探测器两侧对称布置各一套探测器锁定解锁机构,机构的连接轴1、剪切销2、上轴套3、下轴套4、弹簧压盖5、驱动弹簧7、支承轴8、锁定钢珠9和背压弹簧10通过拉丝11拉紧、固定在安装于探测器起飞平台的锁定轮12上,熔断带13位于发动机喷管14下方,拉丝11与熔断带13材料不同,通过锁定轮12连接;连接轴1通过剪切销2与上轴套3固定一起,上轴套3与下轴套4通过锁定钢珠9连接一起,限制上轴套3的向上位移,锁定钢珠9的锁止力大于剪切销2能够承受的剪力;上轴套3和下轴套4内装有支承轴8,支承轴8的下方和上方分别装有驱动弹簧7和背压弹簧10,驱动弹簧7通过弹簧压盖5限制在下轴套4内;整个机构的连接轴1、剪切销2、上轴套3、下轴套4、弹簧压盖5、驱动弹簧7、支承轴8、锁定钢珠9和背压弹簧10通过拉丝11拉紧时,驱动弹簧7压缩在弹簧压盖5和支承轴8之间,熔断带13能够承受探测器的锁紧力,使得探测器能够通过锁紧机构锁定在起飞平台上。
优选地,所述机构还包括锁紧螺帽6,所述机构的连接轴1、剪切销2、上轴套3、下轴套4、弹簧压盖5、锁紧螺帽6、驱动弹簧7、支承轴8、锁定钢珠9和背压弹簧10通过拉丝11拉紧,所述驱动弹簧7通过弹簧压盖5和锁紧螺帽6限制在下轴套4内。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探测器锁定、解锁机构,可实现探测器在起飞平台上的锁定和解锁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火工品及其控制环节,该机构结合探测器起飞特点,探测器起飞时利用发动机燃气及推力破坏熔断带,或利用剪切销使机构解锁,在没有外加控制的情况下,使探测器在解锁、起飞过程中处于可控状态,实现了随机场坪下探测器的锁定与解锁功能,探测器解锁不需要附加火工品及控制元件,简化了探测器起飞流程,提高了探测器的解锁可靠性、起飞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探测器锁定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探测器熔断带解锁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熔断带断裂解锁状态下探测器起飞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剪切销剪断解锁状态下探测器起飞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未经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30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