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品种油料管道加油车及其操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71927.1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2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实;庞博;张晓亮;吴志伟;陆文文;刘昊;季焕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04 | 分类号: | B67D7/04;B67D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徐振兴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油系统 回抽 扫线 加油车 油料管道 多品种 余油 油泵 车厢总成 系统组成 压缩空气 液压系统 作业结束 软质管 底盘 操控 抽吸 输油 油舱 油罐 油扫 油箱 | ||
本发明是一种多品种油料管道加油车,主要由底盘、车厢总成、动力及液压系统、输油系统、扫线系统和余油回抽系统组成,扫线系统主要实现在输油作业结束后,使用压缩空气将输油系统的软质管路中存油扫入目标油舱或油罐的功能。余油回抽系统主要实现将输油系统中经过扫线作业后剩余的存油,用回抽油泵抽吸至本车余油箱中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油车,具体来讲是一种油料装卸、扫线排空、余油回抽等作业功能的多品种油料管道加油车,同时还涉及其操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船舶码头油料装卸机动式装备很少。当大型船舶装卸油料时,从码头阀井到船舶的装卸油口之间的管路仍采用人工搬运螺旋胶管、用法兰连接来完成装卸油任务。装卸油料时劳动强度大,展开和撤收时间长,需要的操作人员多,严重制约了装卸油效率的提高。而且装卸油料时采用油尺测量油罐液面高度的方式进行计量,计量精度低,手段落后。装卸油结束后,码头阀井到船舶的装卸油口之间的管路内的余油排空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良好的解决,既浪费了油料,又造成了环境污染,还存在安全隐患。
经过检索并未发现多品种加油余油回收相关的技术改进文献资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主要用于快速接驳于码头(油库)阀井至船舶油舱(油罐)装卸油口之间的、集多品种油料装卸、扫线、余油回抽等作业功能于一体的多品种油料管道加油车。
本发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品种油料管道加油车,主要由底盘、车厢总成、动力及液压系统、输油系统组成,还包括扫线系统和余油回抽系统,车厢总成设置于底盘上方,动力及液压系统系统、输油系统、扫线系统、余油回抽系统均设置在车厢总成内部;
扫线系统主要由空压装置和连通空压装置出气端的至少两条扫线分系统组成,扫线分系统包括管路顺序串连的第六手动阀、减压阀、扫线卷盘和扫线三通,其中扫线三通连通外部输入管路;该系统主要实现在输油作业结束后,使用压缩空气将输油系统的软质管路中存油扫入目标油舱或油罐的功能。
余油回抽系统由至少两条独立的余油回抽分系统组成,余油回抽分系统包括第三手动阀、第四手动阀、第一油路切换阀、第二油路切换阀、液压马达、油泵和余油箱,第一油路切换阀和第二油路切换阀均为三通阀分别具有A、B、C三端,其中第三手动阀和第四手动阀相互串联后连接第一油路切换阀的A端口,第一油路切换阀的B端串联第二油路切换阀的C端,第一油路切换阀的C端串联第二油路切换阀的B端,第二油路切换阀的A端连通余油箱,液压马达传动连接油泵,油泵的进、出两端分别连通第一油路切换阀的B端、第二油路切换阀的B端。该系统主要实现将输油系统中经过扫线作业后剩余的存油,用回抽油泵抽吸至本车余油箱中的功能。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为:
进一步的,输油系统由两套独立的输油分系统组成,所述输油分系统依次布置有输油卷盘、第一手动阀、过滤器、流量计、第二手动阀、输油卷盘。主要实现为船舶油舱或油罐装卸油料等功能。
进一步的,空压装置主要由储气罐、向储气罐充气的空压机和给空压机提供动力的液压马达组成。
进一步的,输油卷盘上缠绕聚氨酯软质胶管,软质胶管末端接头通过安装快速接头与固定管线、受油设备管路实现快速连接。
进一步的,车厢总成两侧设有卷帘门、后部设有对开门,其内壁顶部布置有防爆照明灯。
进一步的,动力及液压系统依次布置有取力器、传动轴、液压泵、控制阀组、液压马达、液压油箱及液压管路。本系统从发动机处取力,主要为扫线系统及余油回抽系统提供作业动力。
进一步的,控制阀组包括节流阀、二位四通阀、溢流阀。
多品种油料管道加油车的操控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输油作业步骤、扫线作业步骤、余油回抽作业步骤和余油箱放油操作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19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