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具有杀虫活性的菌株Pr-nj01及其生产杀虫菌剂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9530.0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42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罗光华;姚静;张茹;杨琼;张志春;郭慧芳;方继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0;A01P7/04;C12R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4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杀虫 活性 菌株 pr nj01 及其 生产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具有杀虫活性的菌株Pr‑nj01及其生产杀虫菌剂和应用,该菌株Pr‑nj01经鉴定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时间为2017年5月10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7251。本发明经分离筛选获得具有杀虫活性的菌株Pr‑nj01,可用于田间害虫的防治,该菌株对田间害虫具有广谱杀灭效果,可以杀灭鳞翅目和半翅目等田间害虫,并且杀灭效果好。本发明的杀虫菌剂制备简单,具有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杀虫效果好的优点,本菌剂的使用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害虫生物防治,具体涉及一株具有杀虫活性的菌株Pr-nj01 及其生产杀虫菌剂和应用。
背景技术
农业生产上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一方面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农药的残留影响食品安全。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生物农药的开发越来越收到重视。生物农药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有很多优点。例如,生物农药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小;生物农药选择性高,对人畜安全性高;生物农药不易引起害虫的抗药性等等。
目前,农业生产上已在使用一些生物农药等进行病虫害的生物防控。例如利用Bt制剂防治水稻螟虫等害虫;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防治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等害虫;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防控水稻条纹叶枯病、大豆锈病等病害。这些生物制剂的使用降低了农业生产上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这既保护了我们的生态环境,又保障了人们的食品安全。为此,收集和发掘更多的生物防治资源对于作物的病虫害防控和农产品的绿色无公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普罗威登斯菌是直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兼性厌氧,不出现群集。普罗威登斯菌可以用于污水净化处理(专利申请号:CN201310243703),也可以用于制备抗菌药物(专利申请号:CN201410159344)。但用于农业害虫的防控鲜见报道,专利KR20120089522A和专利CN 104663724 A公开了普罗威登斯菌可以防治鳞翅目田间害虫,但是作用范围小,只能杀死小菜蛾、甜菜夜蛾等鳞翅目田间害虫,而对于田间其他类型害虫,如半翅目等不能杀死,不具有广谱性,并且效果一般。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株具有杀虫活性的菌株 Pr-nj01;该菌株对田间害虫具有广谱杀灭效果,可以杀灭鳞翅目和半翅目等田间害虫,并且杀灭效果好;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菌株Pr-nj01生产的杀虫菌剂及其应用。该菌株制备的杀虫菌剂可在短时间内杀灭鳞翅目和半翅目等田间害虫。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如本发明所述的一株具有杀虫活性的菌株 Pr-nj01,经鉴定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邮编:430072,保藏时间为 2017年5月10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7251。该菌株是从被感染的二化螟虫体中分离到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为:革兰氏阴性菌,在LB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3天后,菌落形状不规则,边缘整齐,最外部边缘呈乳白色,内部呈棕色。
本发明所述的菌株Pr-nj01在杀灭田间害虫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的害虫包括鳞翅目田间害虫和半翅目田间害虫。
进一步地,所述的鳞翅目田间害虫包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二化螟;所述半翅目田间害虫包括褐飞虱、灰飞虱和烟粉虱。
本发明所述的菌株Pr-nj01生产的杀虫菌剂。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菌株Pr-nj01接种到灭菌的LB液体培养基中,在摇床中振荡培养,由此获得菌株Pr-nj01的具有杀虫活性的杀虫菌剂。
其中,所述振荡培养的转速200-250rpm,培养温度为28-37℃,培养时间为 12-48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95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