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规定时间段判定漏电的判定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6223.7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8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堀口将且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B60L3/00;B60L58/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侯颖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规定 时间段 判定 漏电 设备 | ||
判定具有电压源的规定电路中的漏电的判定设备包括:AC信号输出单元,其向连接到规定电路的信号线输出AC信号;检测单元,其检测AC信号的峰值;以及判定单元,其基于峰值对规定电路进行漏电判定。规定电路包括开关元件,这些开关元件使电压源与规定电压之间的连接切换到导通或断开;并且判定设备禁止开关元件从导通切换到断开的时间点或从断开状态切换到导通状态的时间点与从AC信号输出单元开始输出AC信号的时间点直到检测单元检测到AC信号的峰值这一时间段重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于在具有电压源的规定电路中是否有漏电进行判定的判定设备。
背景技术
安装在车辆中并且检测电气系统的绝缘电阻减小的绝缘判定设备(漏电判定设备)是众所周知的。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号2014-155329公开了用于向连接到电气系统的信号线路输出具有预定频率的AC(交流)信号并且基于该信号线上AC信号的峰值来判定漏电的配置。
在这里,当电压源与规定电压(例如,接地电压)之间的连接状态有临时改变时,会有连接到电气系统的信号线的公共电压将波动并且判定漏电将出现误差这方面的担忧。
发明内容
已鉴于上文描述的情况实现本公开并且本公开提供在电压源与规定电压之间的连接状态临时改变时抑制不正确的漏电判定的设备。
第一配置是判定设备,该判定设备判定具有电压源的规定电路中的漏电,并且包括:AC信号输出单元,该AC信号输出单元向连接到规定电路的信号线输出具有规定频率的AC信号;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检测信号线上的交流电路信号的峰值;以及判定单元,该判定单元基于峰值对规定电路进行漏电判定;其中规定电路包括第一和第二开关元件(Pip、Pin,14、15),这些开关元件使电压源与规定电压之间的连接切换到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并且判定设备禁止开关元件从导通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的时间点、及从断开状态切换到导通状态的时间点与从AC信号输出单元开始输出AC信号的时间点直到检测单元检测到AC信号的峰值这一时间段重叠。
当使电压源与规定电压之间的连接导通或断开的开关元件的状态改变时,信号线的电压改变,并且基于信号线上的AC的峰值来判定漏电的精度降低。因此,通过设置使电压源与规定电压之间的连接导通或断开的开关元件的状态改变的时间点以使它不包括在从AC信号输出单元开始输出AC信号的时间点直到检测单元检测到AC信号的峰值这一时间段内,从而可抑制不正确的漏电判定。
在第二配置中,第一配置中的规定电路连接到差分放大器电路,作为电压源的电池的两个端子都连接到该差分放大器电路;差分放大器电路经由规定电阻与规定电路连接;并且在电池的两个端子中的至少一个端子与差分放大器电路之间提供第一开关元件(Pip,Pin)。
飞跨电容器(flying capacitor)法通常用作用于检测作为电压源的电池的端子电压的配置;然而,飞跨电容器法的问题在于电路配置变复杂。因此,代替飞跨电容器法,其中差分放大器电路连接到电池的两个端子并且基于来自该差分放大器电路的输出电压来检测电池的端子电压的配置是可能的。差分放大器电路使电池的第一端子(正电极或负电极)的电压与规定电压之间的差异以分压电阻来进行分压,并且具有向之输入分压电压的运算放大器。此外,典型地,为了省电而在电池的第一端子与差分放大器电路之间提供开关元件。当开关元件的状态改变时,电池与规定电压之间的连接状态改变。
也就是说,当在电池的两个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与差分放大器电路之间提供的第一开关元件的状态改变时,信号线的电压改变,并且基于信号线上的AC信号的峰值来判定漏电的精度降低。因此,通过设置使电池的第一端子与差分放大器电路之间的第一开关元件的状态的时间点以使它不包括在从AC信号输出单元开始输出AC信号的时间点直到检测单元检测到AC信号的峰值这一时间段内,可进行电压检测并且抑制不正确的漏电判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62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