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腹壁疝穿刺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55286.0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1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郭伟;李铁军;王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6 | 分类号: | A61B17/06;A61B1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龙玉洪 |
地址: | 4007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身 手柄 主通道管 副通道 穿刺器 腹壁疝 相通 腹壁戳孔 损伤组织 针尖斜面 垂直的 会合点 可视性 开腹 前部 伸入 弯折 尾端 瘢痕 成功率 生产成本 复发 创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腹壁疝穿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针身和手柄,所述手柄包括主通道管和与所述主通道管相通的副通道管,所述针身尾端伸入所述手柄并位于所述主通道管与副通道管会合点前部,该针身呈管状并与所述主通道管和副通道管相通,所述针身和手柄均位于与水平面相垂直的实作面上,所述针身的针尖斜面与所述副通道管位于同一侧,该针身的前端朝向实作面的左侧或右侧弯折两次。本发明为一种腹壁疝穿刺器,结构简单,无需开腹,减少腹壁戳孔,创伤小,无可视性瘢痕,且最小程度损伤组织,手术成功率高,疝气不易复发,且操作方便有效,生产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腹壁疝穿刺器。
背景技术
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直疝等疾病时,传统开腹手术方法需要解剖腹股沟各层组织,破坏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损伤大,局部形成粘连,术后并发症多。
而目前,随着腹腔镜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外科,治疗小儿疝气,只需要在腹腔镜下通过疝气针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即可,目前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所用的配套外科手术器械是疝气针和抓钳两件。其具体操作是:
在患儿脐部打孔进入腹腔,供内镜伸入(第一孔),然后在在对侧腹直肌外侧缘戳孔伸入抓钳(第二孔,),最后在患儿疝气的内环口体表投影处手术尖刀戳一2mm-3mm小孔供疝气针进入(第三孔)。带线的疝气针经第三孔插入环绕内环口半周后进入腹腔,在抓钳协助下将线留置在腹腔内,疝气针再次经第三孔插入,环绕内环口另半周后将线拉出,收紧后体外打结,完成手术操作。
但是手术中需戳孔三处,损伤大,且现有的疝气针为带外鞘的钩针或针身上设置穿线孔:1、带外鞘的钩针,针体偏粗,尖端不够锋利,插入腹壁组织困难,且需要从第二孔伸入的抓钳协助,倒钩容易损伤输精管、精索血管,也容易损伤缝线,甚至割断,导致手术失败;2、针身上设置穿线孔,针体偏粗,且带线进入体内过程中线易断,且穿线困难,不便于结扎。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1.皮肤、腹壁等戳孔三处,创伤大,不易复原;2.带外鞘的钩针,针体偏粗,尖端不够锋利,插入腹壁组织困难,且需要从第二孔伸入的抓钳协助;3.倒钩容易损伤输精管、精索血管,也容易损伤缝线,甚至割断,导致手术失败;4、针身上设置穿线孔,针体偏粗,带线进入体内过程中线易断,且穿线困难,不便于结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开腹、最小程度损伤组织,且手术操作简单的腹壁疝穿刺器。
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腹壁疝穿刺器,其关键在于:包括针身和手柄,所述手柄包括主通道管和与所述主通道管相通的副通道管,所述针身尾端伸入所述手柄并位于所述主通道管与副通道管会合点前部,该针身呈管状并与所述主通道管和副通道管相通,所述针身和手柄均位于与水平面相垂直的实作面上,所述针身的针尖斜面与所述副通道管位于同一侧,该针身的前端朝向实作面的左侧或右侧弯折两次。
采用上述结构,无须传统开腹手术和三孔法腹腔镜手术。仅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通过疝气针能直接进行疝囊内环口超高位结扎,不易复发。针尖细小而锋利,创伤小,术后2周无可视性瘢痕;在进行手术时,将对折或单股的结扎线依次穿入主通道管和针身,副通道管中通入生理盐水,有利于分离腹膜前间隙,而弯折的针身和针尖斜面朝下,特别是男童手术中,更有利于跨越输精管和精索血管,不被针尖损伤,并有利于针身快速有效地潜行带入缝线。
上述主通道管与副通道管相交呈“y”形,所述针身与所述主通道管位于同一轴心线上。
采用上述结构,通道相交呈“y”形,有利于生理盐水的输入,不会从主通道管流出,针身与主通道管位于同一轴心线上,便于穿线。
上述针身的针尖和靠近手柄的弯折点的连线与主通道管的轴心线呈a夹角,所述a夹角为15度~20度。
采用上述结构,针身不易过于弯折,过于弯折不便于针身在腹膜前间隙内潜行而环绕内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未经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52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