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双复配燃料的固-液相变潜热环保用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3022.1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4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魏厚建;李斌;魏晓曦;李雨宸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厚建 |
主分类号: | C10L5/00 | 分类号: | C10L5/00;C10L9/00;C10L3/00;B01F3/20;B01F3/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于晓晓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双复配 燃料 相变 潜热 环保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用能设备环保燃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烧前后无脱硫脱硝设备投资即能达到环保达标排放且性价比很高的双复配用能方法,具体的说是将多种固体燃料在复配工厂内复配成低硫(含硫量≤0.3%)、高热值(热值≥7000大卡)的固体燃料小颗粒(直径≤10mm),再用不同规格的罐、袋等清洁安全廉价的运输方式将复配好的固体燃料小颗粒运输到用能设备处,根据需要和环保的进一步要求研磨后的固体燃料小细粉与可燃性气体(含硫量≤0.01%)在1200~1500℃的固‑‑液相变潜热恒温可控点(该温度点基本上不产生热力型氮氧化物)左右完全复合燃烧,给用能设备供能,具体为利用高性价比双复配燃料的固‑液相变潜热环保用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用能设备环保燃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烧前后无脱硫脱硝设备投资即能达到环保达标排放且性价比很高的双复配用能方法,具体的说是将多种固体燃料在复配工厂内复配成低硫(含硫量≤0.3%)、高热值(热值≥7000大卡)的固体燃料小颗粒(直径≤10mm),再用不同规格的罐、袋等清洁安全廉价的运输方式将复配好的固体燃料小颗粒运输到用能设备处,根据需要和环保的进一步要求研磨后的固体燃料小细粉与可燃性气体(含硫量≤0.01%)在1200~1500℃的固--液相变潜热恒温可控点(该温度点基本上不产生热力型氮氧化物)左右完全复合燃烧,给用能设备供能,具体为利用高性价比双复配燃料的固-液相变潜热环保用能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有工业锅炉约62万台,年耗煤量约为全国煤耗总量的1/3,由于燃煤工业锅炉造成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所有在用的10吨以下的锅炉将面临停止使用煤作为燃料,从长远的环保要求出发,将尽量采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清洁煤气、氢燃料以及含硫量极低的清洁固体燃料(如生物质、兰炭、石油焦等)作为清洁环保能源,而改为使用天然气虽然环保、排放达标,但是目前天然气的供应量严重不足、成本较高,燃气管道输送、压差的限制,无法将我国的燃煤锅炉全部改为电锅炉或燃气锅炉。
当今中国为了治理雾霾,国家环保局对各种用能装置提出了严格的环保排放指标燃煤锅炉(颗粒物≤30mg/m3、二氧化硫≤200mg/m3、氮氧化物≤200mg/m3);燃气锅炉(颗粒物≤20mg/m3、二氧化硫≤50mg/m3、氮氧化物≤150mg/m3)。为满足该指标几乎所有单一燃料的用能设备(如锅炉、热风炉、玻璃窑炉等)都必须添加相应的脱尘、脱硫、脱硝设备,这类设备投资大,一般为用能设备价值的几倍,占地多且还易造成二次污染以及附加的危险性,尤其是一些单一使用煤粉、焦粉等用能设备。
同时要以200目左右的有严重的潜在环保危害和爆炸危险的超细粉为制作运输对象,必然产生以下三个问题:①制粉设备投资大,能耗大,危险性大和占地面积大;②运粉投资大,潜在环保危险性大(万一运粉车被撞后,泄漏的超细粉将会产生大面积粉尘污染,且超出一般危化品的危害);③粉仓及输粉设备(压缩机做风源)投资大,占地面积大且综合能耗大,不易控制用粉的均匀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高性价比双复配燃料的固-液相变潜热环保用能方法,为确保环保达标排放为目的利用高性价比双复配燃料的固--液相变潜热环保用能方法,能够实现在常温下轻松点火的常温启动方式,彻底解决点火时冒黑烟、过程中不充分燃烧、停火后炉膛、管路中残留物增多,固体颗粒物结块,结焦现象,实现了“即开即停”的一键式操作,完全满足清洁、高效燃烧的环保要求,从而解决了单一燃烧一种燃料顾此失彼情况,使得气固双燃料的各自优点可以充分发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利用高性价比双复配燃料的固-液相变潜热环保用能方法,步骤如下:
a、含硫量、含氮量及热值不同固体燃料进行复配的步骤;
b、复配后固体燃料小颗粒进行装罐,可燃性气体进行瓶装,清洁、安全运输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厚建,未经魏厚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30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