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微通道反应器制备氟树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52227.8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4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晖;丁尊良;俞浙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晖;丁尊良;俞浙军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20/14;C08F220/22;C08F220/24;C08F220/28;C08F212/08;C08F220/32;C08F226/10;C08F2/01;C08F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66 | 代理人: | 谭月萍,黄启行 |
地址: | 2141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通道 反应器 制备 树脂 方法 | ||
1.一种采用微通道反应器制备氟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在微通道反应器中进行,包括如下步骤:
(1)将乙烯基化合物、引发剂与溶剂混合,得到混合溶液Ⅰ;
(2)将混合溶液Ⅰ、含氟丙烯酸单体分别预热后混合反应,得到混合液Ⅱ;
(3)将常规丙烯酸酯单体预热后,与所述混合液Ⅱ混合反应,得到混合液Ⅲ;
(4)将功能性丙烯酸酯单体预热后,与所述混合液Ⅲ混合,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氟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微通道反应器制备氟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化合物、含氟丙烯酸单体、常规丙烯酸单体、功能性丙烯酸单体及引发剂的质量比为:5-15:20-40:40-60:1-5:0.5-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微通道反应器制备氟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化合物为苯乙烯或N-乙烯基吡咯酮;所述含氟丙烯酸单体为丙烯酸六氟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全氟烷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八氟戊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微通道反应器制备氟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丙烯酸单体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功能性丙烯酸单体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微通道反应器制备氟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过氧化二苯甲酰和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二甲苯、甲苯或二氯甲烷,其中优选乙酸丁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微通道反应器制备氟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3)及(4),所述预热的温度为40-5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用微通道反应器制备氟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3)及(4),所述混合反应、聚合反应的温度为60-120℃,所述聚合反应的时间为70-300s。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采用微通道反应器制备氟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反应器包括进料口a-d,预热模块A-D,混合反应模块E-G;所述进料口a与预热模块A顺次连接,所述进料口b与预热模块B顺次连接,所述进料口c与预热模块C顺次连接,所述进料口d与预热模块D顺次连接;所述预热模块A和预热模块B的出口分别与混合反应模块E连接,所述混合反应模块E和预热模块C的出口分别与混合反应模块F连接,所述混合反应模块F与预热模块D的出口分别与混合反应模块G连接,所述混合反应模块G与出料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采用微通道反应器制备氟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模块、混合模块及反应模块为直形通道模块或心形通道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晖;丁尊良;俞浙军,未经李晖;丁尊良;俞浙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222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