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液体高密度发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42519.3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14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张保安;黄来云;罗仕宽;吕鸿运;刘树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微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R1/05;C12R1/06;C12R1/01;C12R1/38;C12R1/13;C12R1/64;C12R1/07;C12R1/15;C12R1/225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李月俄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复合 微生物 液体 高密度 发酵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液体高密度发酵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A:将含有培养基的摇瓶中接种环保用复合微生物菌种,在培养箱中震荡培养得一级种子液,并控制转速50~300rpm;步骤B:将步骤A得到的一级种子液转接于一级种子罐中,控制一级种子罐内温度、罐压和溶解氧,培养得二级种子液;步骤C:将步骤B得到的二级种子液转接于发酵罐中,控制发酵罐内温度、罐压和溶解氧并保持在梯度酸碱度下进行分段发酵即得。本发明制得的微生物菌剂菌浓(OD600)可达160,微生物含量达2.1×1013CFU/mL,生产周期短,成本低,菌剂质量好,生产效果高,可实现自动化与连续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液体高密度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发展,环保用微生物菌剂在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污染的检测、处理和修复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国内环保微生物菌剂的使用量呈逐年扩大趋势。
微生物对单一污染物质的降解比较容易,但现实工程中的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物往往种类多、成分复杂,需要功能配合齐全的复合微生物才能彻底降解。
目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往往采用单菌发酵,然后进行复配的方式制得,该方法大大增加了生产工作量。且目前传统微生物菌剂产品普遍采用固体发酵方式,具有很大的生产局限性,往往表现为:机械化程度低,难以实现过程控制;发酵周期长,产量低;条件限制,不适合大规模生产;由于灭菌不彻底,经常有杂菌污染,从而影响产品功效,使功效不稳定或不明显,甚至无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环保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液体高密度发酵方法,使用多种微生物一起进行液体高密度发酵,并控制梯度酸碱度培养,大大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菌剂质量和生产效率,可实现全过程大规模的自动化和连续化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环保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液体高密度发酵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将含有培养基的摇瓶中接种环保用复合微生物菌种,在温度15~39℃培养箱中震荡培养10~24小时得一级种子液,并控制转速50~300rpm;
步骤B:将步骤A得到的一级种子液按体积含量为0.5~20%的接种量转接于一级种子罐中,控制一级种子罐内温度15~39℃,罐压0.02~0.08MPa,溶解氧5~65%,培养10~24小时得二级种子液;
步骤C:将步骤B得到的二级种子液按体积含量为5~25%的接种量转接于发酵罐中,控制发酵罐内温度15~39℃,罐压0.02~0.08MPa,溶解氧5~65%,并保持在梯度酸碱度下进行分段发酵即得;
其中,所述步骤C中梯度酸碱度依次为7.4~7.8、6.8~7.2、6.2~6.6和5.2~5.8,每段的发酵时间为5~12.5小时。
其中,所述步骤C还包括增加体积含量为2~10%的碳源和/或体积含量为0.5~2%的氮源,碳源的质量浓度为40~60%,氮源的质量浓度为10~20%。发酵过程中根据pH和溶解氧变化,流加碳源和/或氮源;当发酵过程pH、溶解氧骤然上升,说明碳源不足,流加碳源;当发酵过程pH骤然下降、溶解氧骤然上升,说明氮源不足,流加氮源。
其中,所述步骤A中的培养基包括下列成份:葡萄糖1.5~3%,硫酸铵0.2~0.8%,有机氮源0.5~1.5%,磷酸二氢钠0.4~2.5%,乙酸钠0.1~0.3%,七水硫酸镁0.5~1.6%,微量元素0.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微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微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25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