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座椅解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37652.X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17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高滢滢;姜玉龙;郝召丹;龙勇;马晓亮;居成效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锋安道拓(沈阳)座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2 | 分类号: | B60N2/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11004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锁手柄 解锁 手柄壳体 曲柄 曲槽 线束 解锁机构 汽车座椅 滑移件 锁定 使用舒适性 侧向 侧壁上部 复位元件 解锁装置 相对设置 相向转动 逐渐减小 变化率 侧移动 第一端 复位力 手柄壳 体内部 自锁定 穿孔 触发 穿设 滑设 铰接 枢接 枢轴 锁侧 相背 中空 靠拢 施加 移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解锁机构,包括:手柄壳体,手柄壳体内部中空且具有相对设置的锁定侧和解锁侧,锁定侧与解锁侧之间的手柄壳体的侧壁上部设有自锁定侧至解锁侧向下弯曲的曲槽;解锁手柄置于手柄壳体的内部,解锁手柄的上部设有滑移件,滑移件滑设于曲槽内并带解锁手柄沿曲槽移动;解锁线束的线束头连接解锁手柄并随解锁手柄向解锁侧移动而触发解锁装置;手柄壳体上设有供解锁线束穿设的穿孔;曲柄第一端铰接于手柄壳体的解锁侧,曲柄第二端与解锁手柄下部枢轴枢接;复位元件设于曲柄与解锁手柄之间且在曲柄与解锁手柄相向转动靠拢时施加将曲柄与解锁手柄相背分离的复位力。本发明解锁过程中解锁力的变化率逐渐减小,提高了使用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锁机构,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汽车座椅解锁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又受成本和重量的限制,整车空间小,需要第二排座椅增加易进入功能,增大第三排乘客的进出空间。传统的座椅解锁机构采用直线推拉解锁形式,不仅解锁行程长,占用空间大,而且解锁过程中力逐渐增大,人机感受不顺畅,舒适性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解锁机构。本发明采用曲线解锁机构,利用弧形连杆受力原理,调整整个解锁过程中的解锁力曲线,使得解锁过程更加顺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座椅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壳体,所述手柄壳体内部中空,所述手柄壳体具有一锁定侧和一解锁侧,所述锁定侧和所述解锁侧相对设置,所述锁定侧与所述解锁侧之间的所述手柄壳体的侧壁上部设有曲槽,所述曲槽自所述锁定侧至所述解锁侧向下弯曲;
解锁手柄,设置于所述手柄壳体的内部,所述解锁手柄的上部设有滑移件,所述滑移件滑设于所述曲槽内并带着所述解锁手柄沿所述曲槽移动;
解锁线束,所述解锁线束的线束头连接所述解锁手柄并随所述解锁手柄向所述解锁侧移动而触发解锁装置;所述手柄壳体上设有供所述解锁线束穿设的穿孔;
曲柄,所述曲柄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手柄壳体的解锁侧,所述曲柄的第二端与所述解锁手柄下部通过枢轴枢接;
复位元件,设于所述曲柄与所述解锁手柄之间且在所述曲柄与所述解锁手柄相向转动靠拢时施加将所述曲柄与所述解锁手柄相背转动分离的复位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曲线解锁形式,代替传统直线式解锁形式,有效利用弧形连杆受力原理,调整解锁过程中的解锁力曲线,同时解锁过程中解锁力的变化率(解锁力的变化率用K来表示)在逐渐减小,使得解锁过程更加顺畅,提高了使用舒适性。
本发明汽车座椅解锁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手柄壳体的上端开口,所述解锁手柄上设有延伸出所述开口的手推部。
本发明汽车座椅解锁机构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罩盖,所述罩盖与所述手柄壳体的上部连接,所述罩盖设有腔口,所述手推部置于所述腔口中。
本发明汽车座椅解锁机构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罩盖上设有卡爪,所述手柄壳体的上部设有供所述卡爪卡设的卡槽。
本发明汽车座椅解锁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曲槽的靠近所述解锁侧的一端设有向上弯曲的滑移部。
本发明汽车座椅解锁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解锁手柄设有固定孔,所述线束头插设于所述固定孔。
本发明汽车座椅解锁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手柄壳体的解锁侧设有铰接座,所述曲柄的第一端与所述铰接座铰接。
本发明汽车座椅解锁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复位元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枢轴上,所述扭簧的第一端抵靠或连接于所述解锁手柄,所述扭簧的第二端抵靠或连接于所述曲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锋安道拓(沈阳)座椅有限公司,未经延锋安道拓(沈阳)座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76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