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CATIA和激光跟踪仪的部件设计检验一体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36042.8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0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周远远;王方顺;江春;游凤芹;张崟;杨波;李东明;李飞翔;周展;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莱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1B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catia 激光 跟踪 部件 设计 检验 一体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ATIA和激光跟踪仪的部件设计与检验一体化方法,利用CAA开发平台搭建CATIA二次开发环境,在CATIA系统中添加“Measurement”模块,该模块由仪器连接、参数设置、坐标转换、自动测量、位置检测、直线度检测、型值偏差检测等单元组成。CATIA软件通过仪器连接单元建立与激光跟踪仪的通信,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激光跟踪仪的参数设置、坐标系装换、测量数据的获取,检测结果分析。通过以上步骤,能够避免设计模型到检测模型的转换,实现了设计检验一体化;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定制开发功能,相对于通用性软件,操作更简单,使用场景更广,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零部件制造装配检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ATIA和激光跟踪仪的部件设计与检验一体化方法。
背景技术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分为设计、零件制造、组部件装配和检验四个部分,其中检验贯穿产品整个生产过程,直接影响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技术快速发展,由此发展出来的数字化设计仿真技术、数字化检验技术、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在机械产品生产过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针对大尺寸、复杂外形、高精度要求的零部件外形尺寸检验,大都采用数字化检验技术。数字化检验技术包括数字化检验设备和数字化检验软件两部分,主要的检验设备有激光跟踪仪、三坐标测量机等,检验软件则以美国New River Kinematics公司的Spatial Analyzer(SA)为主。通常的检验方法是将CATIA、UG等设计软件中的三维模型转换成国际标准格式igs或stl,再导入SA等检验软件中,得到被测对象的理论尺寸及形位公差要求;另一方面利用检验设备对被测对象进行实际测量,得到实际测量数据,通过对实际测量数据和理论数据进行比较,检测产品是否合格。在这个过程中,模型转换这一步可能存在设计数据丢失,从而导致检验结果比较失准、检验效率降低等问题。另外,SA等检验软件为了防止被盗版,在使用时需在电脑插入配置的加密狗Key,无法适用于特定场合。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基于以上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数字化检验方法,该方法结合当前主流的三维设计软件CATIA和数字化检验设备激光跟踪仪,通过CAA(ComponentApplication Architecture)开发平台和TIC/IP通信技术,在CATIA软件中增加相应的检验模块,实现了设计和检验一体化。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基于CATIA和激光跟踪仪的部件设计与检验一体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连接建立:基于TCP/IP协议,在激光跟踪仪和CATIA软件之间建立连接,其中以运行CATIA软件的计算机作为客户端,激光跟踪仪作为服务器端,构建C/S通信模型。
2)环境设置:在CATIA软件中对激光跟踪仪进行基本设置和测量设置,基本设置具体包括对长度、温度、湿度、气压的单位设置以及对温度、湿度、气压的环境参数设置,测量设置包括坐标类型的选择、测量模式的选择和靶球规格的选择。并在CATIA中针对设计模型设置基准点。
3)实际测量:在被检测对象四周布置基准点孔,利用激光跟踪仪测量被测对象的基准点孔坐标,获得激光跟踪仪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值。
4)坐标系转换:利用最小二乘关系,求解激光跟踪仪坐标系和被测对象设计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将激光跟踪仪坐标系统一到被测对象坐标系下。
5)目标坐标搜索:驱动激光跟踪仪的激光瞄准到被测点的理论坐标上,由于制造或装配误差,被测点实际坐标与理论坐标不一致,采取以理论坐标为中心,由大到小螺旋式收缩的自动搜索。
以上步骤实现了被测对象在设计系统坐标系下的坐标确定,此外,本发明的方法还提供针对被测对象的定制化检测,包括位置检测、直线度检测和型值偏差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莱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中电莱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60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