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集成排气歧管的汽油机各缸均匀性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09107.X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0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敖茂竹;孙成仁;阎智慧;孙兰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世界村汽车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10 | 分类号: | G01M15/10;G01M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集成 排气 歧管 汽油机 均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排气检测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检测集成排气歧管的汽油机各缸均匀性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为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减轻发动机重量同时降低成本,现代许多发动机排气系统设计为缸盖集成排气歧管。由于集成排气歧管外表与缸盖之间有水套,为实现各缸均匀性测量目的,需要一种检测汽油发动机集成排气歧管各缸均匀性的装置。传统的汽油机有独立排气歧管测量各缸均匀性不存在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集成排气歧管的汽油机各缸均匀性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检测集成排气歧管的汽油机各缸均匀性的装置,包括发动机和双锥形螺柱接头机构,所述发动机各汽缸的排气管分别通过双锥形螺柱接头机构连接有分导气管的一端,所述分导气管的另一端均与总导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总导气管的另一端设有废气出口,所述废气出口的内部设有一氧化碳测量装置,所述分导气管上分别设有控制阀,所述总导气管上设有空燃比传感装置,所述双锥形螺柱接头机构包括外六角柱,所述外六角柱的轴向一端设有卡套接头螺柱的一端,所述卡套接头螺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分导气管连接,所述外六角柱的轴向另一端设有第一锥形细牙螺柱的一端,所述第一锥形细牙螺柱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锥形细牙螺柱,所述第二锥形细牙螺柱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发动机各汽缸的排气管连接,所述外六角柱的内部轴向设有外六角柱通气孔,所述卡套接头螺柱的内部轴向设有卡套接头螺柱通气孔,所述第一锥形细牙螺柱的内部轴向设有第一锥形细牙螺柱通气孔,所述第二锥形细牙螺柱的内部轴向设有第二锥形细牙螺柱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分导气管与所述总导气管均为耐高温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分导气管与所述总导气管的内侧壁均设有惰性材料涂层。
优选的,所述外六角柱、所述卡套接头螺柱、所述第一锥形细牙螺柱和所述第二锥形细牙螺柱的轴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卡套接头螺柱和所述第一锥形细牙螺柱与所述外六角柱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锥形细牙螺柱与所述第一锥形细牙螺柱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外六角柱的外侧壁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第二锥形细牙螺柱的直径与所述发动机汽缸排气管之间为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分带气管和控制阀的配合设置可分别控制发动机的各汽缸排出的气体分别向总导气管输送,通过一氧化碳测量装置和空燃比传感装置的配合设置可对发动机的各汽缸排出的气体分别进行检测,通过第一锥形细牙螺柱的设置可增加与发动机缸盖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避免了水套冷却液不出现泄漏,通过第二锥形细牙螺柱可与发动机各汽缸排气管间的螺纹连接,增加了连接处的密封性,通过外六角柱的设置可方便对第一锥形细牙螺柱与发动机各汽缸排气管间螺纹连接操作的转动,本发明可以简洁有效的测量集成排气歧管的汽油机各缸均匀性,并可同时保证水套冷却液不出现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双锥形螺柱接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动机、2-双锥形螺柱接头机构、21-外六角柱、22-卡套接头螺柱、23-第一锥形细牙螺柱、24-第二锥形细牙螺柱、25-外六角柱通气孔、26-卡套接头螺柱通气孔、27-第一锥形细牙螺柱通气孔、28-第二锥形细牙螺柱通气孔、3-分导气管、4-总导气管、5-废气出口、6-控制阀、7-空燃比传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世界村汽车动力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世界村汽车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91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