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金属氧化物涂层的磷酸铁锂复合电极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06617.1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4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倩;杨成云;罗海波;张建;谢晓华;夏保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云南能投汇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H01M4/136;H01M4/1397;H01M4/36;H01M4/58;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2 | 代理人: | 邓琪,宋丽荣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金属 氧化物 涂层 磷酸 复合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特别涉及一种表面金属氧化物涂层的磷酸铁锂复合电极。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型能源储存装置,己经在动力和储能领域得到了较多应用,这也对锂离子电池的比容量,稳定与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LiFePO4),无毒,对环境友好,原材料来源丰富,理论比容量为170mA/g,电压平台为3.5V;而且由于LiFePO4脱锂后得到的FePO4具有与其相同的空间群和晶体结构(晶格常数有微小的差别),体积仅减少6.81%,这不致造成颗粒变形和破碎,颗粒与颗粒、颗粒与导电剂之间的电接触也不会受到破坏;且即使在400℃的高温下,LiFePO4和FePO4的结构仍能保持不变,这种特殊的晶体结构使得LiFePO4具有优良的循环稳定性。因此,磷酸铁锂在混合动力汽车、风力与太阳能发电站配套储能、交通工具与家庭应急备用能源方面已成为研究和生产开发的重点。
LiFePO4本身电子电导率(1.0×10-9S/cm)和离子电导率(1.0×10-14~1.0×10-11cm2/s)均较低,为了满足其在应用场合中大电流充放电的需求,一般采用一些改性手段来改善磷酸铁锂的性能。针对磷酸铁锂电导率低的问题,常用的改性手法包括加入表面导电化包覆碳或纳米金属粒子、掺杂少量高价金属离子(Mg2+,Al3+,Ti4+,Nb5+和W6+)、合成具有细小、均匀的晶粒尺寸的产物等方法。掺杂和改性可以明显改善磷酸铁锂的电子电导率,改善材料的高倍率充电性能,但表面包覆工艺一般较为复杂且会使材料的振实密度明显降低,而金属离子的掺杂势必会影响磷酸铁锂本身结构稳定性,进而影响其循环性能;细小颗粒能明显提高电极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但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的吸湿性增加、分散困难,提高了工艺加工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表面金属氧化物涂层的磷酸铁锂复合电极,其能够简单有效地改善磷酸铁锂性能又能保证材料循环稳定性。
本发明所述的表面金属氧化物涂层的磷酸铁锂复合电极,包括磷酸铁锂极片和涂层,其中,该涂层由金属氧化物、分散剂和粘结剂涂覆在磷酸铁锂极片的外表面形成,金属氧化物的粒径为50nm~500nm,涂层的厚度为1μm~10μm,涂层的质量占复合电极总质量的0.1~5%。
在本发明中,金属氧化物、分散剂和粘结剂被涂布在磷酸铁锂极片的外表面进行界面修饰,其中,金属氧化物涂层的厚度为1μm~10μm,仅对电极固液相界面处离子传输具有影响,不会阻碍磷酸铁锂极片内部原有的离子和电子导电网络,对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影响小。同时,金属氧化物可优先与电解液体系中的HF反应,抑制高温下电解液中HF对磷酸铁锂的腐蚀,减少Fe离子的溶解,改善LiFePO4/电解液界面的稳定性,提升磷酸铁锂复合电极的循环性能。另外,金属氧化物由于具有较低的电子电导率,电池内部温度升高、隔膜热收缩后,可阻隔正、负极直接接触,抑制热失控反应的发生,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粘结剂与金属氧化物的质量比为1:1.0~3.5。
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铝(Al2O3)、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镁(MgO)、二氧化锡中的至少一种。
分散剂为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丙烯酰胺(PAM)和聚乙烯醇中的至少一种。
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PVDF)、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丁苯橡胶(SBR)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所述的磷酸铁锂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提供磷酸铁锂极片;S2,将金属氧化物和粘结剂通过分散剂均匀地分散在溶剂中形成浆料;S3,将所述浆料涂覆在磷酸铁锂极片的外表面后烘干,得到所述磷酸铁锂复合电极。
所述步骤S2具体为:将金属氧化物、分散剂按照10~20:1的质量比加入到溶剂中,行星球磨机以200~400rpm的转速搅拌2~24h;加入粘结剂后再以300~600rpm的转速搅拌2~24h。
所述步骤S2中的浆料的固含量为5~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云南能投汇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云南能投汇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66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