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壳聚糖制剂及其对甘薯采后黑斑病防治的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598260.7 申请日: 2017-07-20
公开(公告)号: CN107509730A 公开(公告)日: 2017-12-26
发明(设计)人: 邢珂;李腾杰;刘元芳;李哲;韩丹;张宇;李宗芸;秦盛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师范大学
主分类号: A01N43/16 分类号: A01N43/16;A01P3/00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代理人: 楼高潮
地址: 221000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聚糖 制剂 及其 甘薯 黑斑病 防治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农产品病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壳聚糖在防治甘薯黑斑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甘薯是一种现代新型保健食品,在生物医药资源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甘薯是多发病作物,甘薯黑斑病是甘薯生产上分布广泛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是由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 Halsted)侵染引起,主要危害块根及幼苗茎基部,易从伤口侵入,育苗期染病多因种薯带菌引起,贮藏期危害最重,是各甘薯产区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常发病害,且在幼苗期、生长期和贮藏期均能发病。长期以来对甘薯黑斑病的防治一直以选育抗病品种和化学农药防治为主。但选育品质好又抗病的品种非常困难,育成品种多为垂直抗性,田间种植几年即丧失抗性,而化学农药的反复施用不可避免的带来环境污染与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影响着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绿色、环保型农药的开发以及植物保护新技术的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壳聚糖是一种多聚阳离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农业方面,壳聚糖不仅能够有效抑制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还能够激发植物体内茉莉酸、水杨酸、乙烯等信号分子通路基因表达诱导植物产生抗性反应。曾有关于使用壳聚糖抑制甘薯黑斑病的报道(何日安等,2009),但是在较高的壳聚糖浓度下对甘薯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仍然较弱,未取得理想的研究结果,无法有效防治甘薯黑斑病的发生。原因是,壳聚糖的抑菌作用和诱导植物抗性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同一种壳聚糖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必须对不同性质的壳聚糖进行严格筛选,并找到最佳的使用条件,才能够获得高效抑菌防病的壳聚糖制剂。

发明内容

壳聚糖是一种多聚阳离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来源于甲壳素的部分脱乙酰化,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无毒性、抗菌活性、抗肿瘤活性、免疫增强作用等。在农业方面,壳聚糖不仅能够有效抑制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还能够激发植物体内茉莉酸、水杨酸、乙烯等信号分子通路基因表达诱导植物产生抗性反应。抑菌活性和抗性诱导的双重作用使得壳聚糖在控制由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时具有化学药物无法比拟的优势。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聚糖制剂及其在防治甘薯黑斑病中的应用,解决了现有药剂对人体有害,污染环境的问题,从而能够简便有效的防治甘薯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出现的甘薯黑斑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聚糖的制剂,该制剂含有壳聚糖粘度为60-70mPa.s,脱乙酰度为85-90%,制剂中壳聚糖的浓度未0.25-2mg/mL,pH为6.0-6.5。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所述的制剂在甘薯黑斑病防治中的应用。进一步的,该制剂可以应用于甘薯生长、甘薯采后黑斑病的防治。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壳聚糖粉末溶于体积百分比为0.5%的醋酸溶液中,配置成0.25-2mg/mL的壳聚糖溶液,用NaOH溶液调节pH为6.0-6.5。使用时,壳聚糖的浓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制剂在抑制甘薯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中的应用,包含以下步骤:将适量壳聚糖溶液添加至PDA培养基中,充分混匀得到壳聚糖终浓度为0.25、0.5、1、2mg/mL的含药培养基(pH调整至6.0-6.5左右),倒平板冷却待用。用6mm打孔器在培养10d的菌落边缘打取菌饼,分别将其菌丝面向下接入各PDA培养基平板中央,分别置于25℃的培养箱中恒温培养进行离体实验。可以有效抑制甘薯黑斑病菌菌落的生长,并降低病原菌的分生孢子产生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制剂对鲜切甘薯片黑斑病的防治作用,包含以下步骤:挑选表面无损伤的甘薯,去皮切取若干3×3×0.5cm3的鲜切甘薯块。分别夹取甘薯片放入不同浓度的上述制剂中浸泡10min。室温晾干(约3-4h)后,夹取甘薯块在孢子悬浮液中(1.0×106个/mL)浸蘸10s,室温晾干(约3-4h)。放置在相对应的湿室中,于25℃恒温箱培养箱中培养。鲜切甘薯片实验表明,上述制剂可明显减轻黑斑病的发病情况。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制剂对甘薯整薯上黑斑病的防治作用,包含以下步骤:选取若干健康甘薯,用无菌水冲洗,室温晾干(约3-4h)。用接种针在甘薯腰部针刺20个伤口。将晾干的甘薯浸泡在2mg/mL壳聚糖溶液中10min,室温晾干。将甘薯浸泡在病原菌孢子悬浮液中10s,室温晾干后,放入无菌保鲜盒中。25℃恒温培养18d。整薯实验表明,上述制剂可有效防治采后甘薯黑斑病的发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师范大学,未经江苏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82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