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86109.1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0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蒲田建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野 |
主分类号: | B60B37/10 | 分类号: | B60B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谢栒;蔡艳园 |
地址: | 日本大阪府堺***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车轮 固定 装置 | ||
一种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包括轴、轴向邻接结构、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手动致动器和轴端保持结构。轴具有第一轴端、第二轴端和纵向中心轴线。手动致动器可操作地连接到轴向邻接结构,以在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与自行车车身的第二车轮附接部接合的固定状态下使轴向邻接结构响应于手动致动器的操作而偏置抵靠自行车车身的第一车轮附接部。轴端保持结构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轴端处,以在第二轴端定位在自行车车身的第一车轮附接部中的维修状态下将第二轴端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骑自行车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娱乐形式以及交通方式。此外,骑自行车已经成为一种在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中非常受欢迎的竞技体育。无论自行车是用于娱乐、交通或是竞技,自行车产业都在不断地改进自行车的各个部件。车轮固定装置是一种已经被广泛重新设计的自行车部件。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包括轴、轴向邻接结构、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手动致动器和轴端保持结构。轴具有第一轴端、第二轴端和纵向中心轴线。轴在第一轴端和第二轴端之间沿纵向中心轴线延伸。轴向邻接结构设置在第一轴端处。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设置在第二轴端处。手动致动器可操作地连接到轴向邻接结构,以在自行车车身接合结构与自行车车身的第二车轮附接部接合的固定状态下使轴向邻接结构响应于手动致动器的操作而偏置抵靠自行车车身的第一车轮附接部。轴端保持结构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轴端处,以在第二轴端定位在自行车车身的第一车轮附接部的维修状态下将第二轴端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中。
对于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当自行车车轮从自行车车身拆卸和附接到自行车车身时,轴可以被轴端保持结构相对于第一车轮附接部保持。因此,可以顺利地将自行车车轮从自行车车身拆卸和附接到自行车车身。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轴端保持结构包括弹性保持构件。
对于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可以通过使用弹性保持构件的弹力将第二轴端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中。因此,可以容易地使轴相对于自行车车身沿纵向中心轴线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弹性保持构件包括卡环。
对于根据第三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可以通过使用卡环的弹力将第二轴端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中。因此,可以容易地使轴相对于自行车车身沿纵向中心轴线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轴端保持结构包括凹部,该凹部设置在第二轴端上,以在轴端保持结构将第二轴端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中的状态下接纳弹性保持构件。
对于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通过使用弹性保持构件和凹部之间的接合,可以相对于第一车轮附接部确定地保持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凹部沿围绕纵向中心轴线限定的圆周方向延伸。
对于根据第五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因为凹部沿圆周方向延伸,所以可以顺利地使弹性保持构件与凹部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轴端保持结构包括突起和凹部。突起附接到第一车轮附接部和第二轴端中的一个。凹部设置在第一车轮附接部和第二轴端中的另一个上,以在轴端保持结构将第二轴端保持在第一车轮附接部中的状态下接纳突起。
对于根据第六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通过使用突起和凹部之间的接合,可以相对于第一车轮附接部确定地保持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车轮固定装置构造为使得突起包括柱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野,未经株式会社岛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61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半轴子组件的车桥组件
- 下一篇:一种轮胎表面辅助防滑装置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