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话语音角色分离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6048.9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6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朋;朱庆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听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21/028 | 分类号: | G10L21/028;G10L21/0308;H04M3/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华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19 | 代理人: | 余薇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话 语音 角色 分离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语音识别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话语音角色分离方法及装置、电话信号回路、存储设备、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高精度信息化分析的需求越来越高。基于电子设备实现的通话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应于此,通话内容的记录、分析已成为相关技术领域人员研究的热点,例如,在公众报警电话、各类热线等领域,可以对通话内容进行记录、分析,用以实现后期信息总结、检索等工作。
角色分离作为通话内容分析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分离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后续语音内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目前,大多基于声纹特征实现角色分离,具体地,接收到语音信号后,可以先基于BIC(英文: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中文:贝叶斯信息准则)对语音信号进行说话人转折点检测,将语音信号分割成多个语音片段;然后分别提取每个声音片段的声纹特征,例如,声纹特征可以为i-vector特征;最后基于声纹特征,对多个语音片段进行聚类,实现角色分离,即从语音信号中分离出通话人。
上述基于声纹特征实现角色分离的方案,在理想情况下的分离效果较好,其中,理想情况可以为语音信号质量好、两个通话人的声纹特征区别性大等。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受当前通话环境、通话信道质量等影响,导致语音信号的质量变差;或者,可能受通话人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声纹特征发生变化。如此,采用现有方案进行角色分离,很难确保分离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话语音角色分离方法及装置、电话信号回路、存储设备、电子设备,有助于提高通话语音角色分离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通话语音角色分离方法,包括:
获取电话信号回路中信号源的电压信号,所述电话信号回路包括串接在本地话机的入户电话线上的检流电阻Rf,所述本地话机为固定电话终端;
基于所述信号源的电压信号,获取所述检流电阻Rf的电压信号Vf和所述电话信号回路的电话线电压信号Vr;
分析Vf和Vr的相位关系,确定出通话语音角色。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信号源的电压信号,获取Vf和Vr,包括:
如果所述信号源的电压信号为本地话机的发话信号源VS1的电压信号V1,则,
Vr=(V1/Rz)*(RL1+RL2+RS2+Rf)
Vf=(V1/Rz)*Rf
如果所述信号源的电压信号为远地话机的发话信号源VS2的电压信号V2,则,
Vr=(V2/Rz)*(RL1+RL2+RS1+Rf)
Vf=-(V2/Rz)*Rf
其中,Rz=RS1+RS2+RL1+RL2+Rf
RS1为本地话机的源阻抗,RS2为远地话机的源阻抗,RL1、RL2为两根电话线的线路阻抗。
可选地,所述分析Vf和Vr的相位关系,确定出通话语音角色,包括:
计算Vf和Vr的相关度C;如果C表示Vf和Vr的相位关系为正相关,则确定通话语音角色为本地通话人;如果C表示Vf和Vr的相位关系为负相关,则确定通话语音角色为远地通话人;
或者,
通过相位比较器分析Vf和Vr的相位关系;如果所述相位比较器输出的结果表示Vf和Vr的相位关系为正相关,则确定通话语音角色为本地通话人;如果所述相位比较器输出的结果表示Vf和Vr的相位关系为负相关,则确定通话语音角色为远地通话人。
可选地,如果通过相关度分析所述Vf和Vr的相位关系,则Vf和Vr的相关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n表示分析窗口的宽度,i表示分析窗口中第i个采样点。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通话语音角色分离装置,包括:
第一电压信号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话信号回路中信号源的电压信号,所述电话信号回路包括串接在本地话机的入户电话线上的检流电阻Rf,所述本地话机为固定电话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听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听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60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