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作物壮苗剂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5850.6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2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韩增华;张丕奇;戴肖东;高娃;孔祥辉;马庆芳;刘佳宁;马银鹏;陈贺;王晗;丛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43/16 | 分类号: | A01N43/16;A01N63/04;A01N65/00;A01P21/00;C12P19/08;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1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物 壮苗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涉及作物壮苗剂,具体涉及一种作物壮苗剂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guus(Fr.)Pilat)是珍稀的药用真菌。桦褐孔菌又名白桦茸、桦树泪,主要分布于芬兰、波兰、俄罗斯、日本和我国,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一带。桦褐孔菌在野生环境下很少形成子实体,子实体生长缓慢,只有在活的桦树上生长10~15年才具有药用价值,并且每两万棵桦树上只有一棵着生桦褐孔菌。因此,桦褐孔菌野生资源极其珍稀。随着近年来的药用开发,桦褐孔菌的野生资源遭受着掠夺式开发,已面临枯竭。野生桦褐孔菌价格昂贵,是灵芝的7-8倍,且子实体野生资源有限,日益枯竭。桦褐孔菌含有丰富的多糖、桦褐孔菌素、萜类、甾醇、生物碱、黑色素等活性物质,具有抗癌、降糖、抗衰老、抗病毒、防治艾滋病等作用。民间将桦褐孔菌广泛用于防治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病毒性疾病。随着人类对菌类药物的重新认识,桦褐孔菌在全球范围内将会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桦褐孔菌进行了液体发酵方面的研究。现阶段,有关桦褐孔菌的深层发酵配方和发酵方法的研究报道较多,主要是在桦褐孔菌菌丝体的生长、培养条件以及相关代谢产物(多糖、多酚)等方面进行研究。2004年江玉姬等对桦褐孔菌菌丝体生长的营养需求和培养条件进行初步研究(江玉姬等,桦褐孔菌的培养特性研究,福建农业学报,19(2):92~95,2004)。2006年王振河等利用二次回归预测并试验了不同碳/氮源对菌丝发酵生物量及条件进行研究(王振河等,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培养研究,菌物学报,25(3):461~467,2006)。2008年雷萍等采用L9(34)的正交试验,得到桦褐孔菌液体培养的最优方案(雷萍等,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8(6):967~970,2008)。这些报道对桦褐孔菌的发酵配方、发酵技术和代谢产物等开展工作,未涉及针对胞外β-葡聚糖代谢产物为指标的液体发酵技术,更没有将发酵产物作为壮苗剂用于调节作物生长、提高经济价值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作物壮苗剂,其包含有效调节作物生长的、来源于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guus(Fr.)Pilat)的含多糖活性成分;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其中所述活性成分能改善作物的以下性状中的至少一种:促进植株生长、使得苗床期作物苗绿苗、壮苗、抗病。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其中桦褐孔菌的活性成分含有桦褐孔菌多糖。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作物壮苗剂是指影响作物(如水稻)生长和分化的制剂,其在使用后可以促进植株生长、使得苗床期作物苗整齐、粗壮、绿苗、壮苗、抗病、须根系发达、增加苗重、增加茎基宽、插秧期提前等。
本发明所述的壮苗包括但不限于提高作物苗的株高、植株鲜重、干重以及叶绿素含量(SPAD值,利用叶绿素计(例如,SPAD-502,由KONICA MINOLTA Holdings,Inc.制造)测得的叶绿素含量)、改善植株的生长性状。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所述作物是单子叶植物,如禾本科作物,如小米、玉米或稻,如水稻;例如可以选自饲料作物、油料作物、谷类作物、水果作物、观赏植物、蔬菜作物、纤维作物、香料作物、坚果作物、草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块茎作物、块根作物和森林作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作物优选禾本科作物。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作物优选为水稻。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作物优选为玉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作物为转基因作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作物为非转基因作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转基因作物是指基因组中稳定地整合有编码某种蛋白的某种异源基因的作物,非转基因作物是指不含异源基因的作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作物壮苗剂是液体或者固体,例如浓缩液或者干燥的固体如粉末,或者稀释液。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作物壮苗剂是用于直接施用给作物的液体或固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58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