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评价烧结机台车边部效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7588.0 | 申请日: | 2017-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01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冯二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G01N33/00;F27B2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山西省运城***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评价 烧结 机台 车边部 效应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评价烧结机台车边部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烧结机系统漏风率一定的情况下,从做了标记的台车运行出点火保温炉后到达的第一个风箱处开始,随该台车的移动,在每个风箱处采用测氧仪同时测定该台车中部和边部篦条下废气中的氧气含量,并做相应的记录;(2)依据步骤(1)得到的氧气含量数据,分别判定台车中部和边部篦条下废气中氧气含量首次接近21%的风箱位置,并对判定得到的两个风箱位置进行对比,由此即可准确评价烧结机台车的边部效应程度。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方法不能准确评价烧结机台车边部效应程度的问题,具有评价依据充分、评价结论可信度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价烧结机台车边部效应的方法,属于钢铁冶金烧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烧结是将含铁料、熔剂、固体燃料按一定比例配料,经加水润湿和混匀制粒形成烧结料后布到烧结机上,通过点火和强制抽风,借助固体碳燃烧产生的高温和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生成部分低熔点物质并软化熔融周围物料,产生一定数量的液相,在不完全熔化条件下粘结成块的过程。
在连续带式抽风烧结机烧结烧结料的过程中,当抽风空气沿着台车挡板流过时,台车挡板对空气流的影响,称为边部效应,主要表现为台车边部(即台车两侧挡板附近)的空气流速较快,台车边部的烧结料的垂直烧结速度较快,烧结机尾断面的红火层在台车边部早已提前冷却消失而呈黑火层,即台车边部的烧结料较台车中部的烧结料提前到达烧结终点(“烧结终点”指烧结过程结束之点,即烧结料中碳燃烧过程结束所对应的风箱位置点)。形成边部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台车边部烧结料疏松,空隙率大,且物料在烧结过程中收缩与台车挡板分离形成边缝,大量的空气从阻力小的边缝处抽下,加大台车边部烧结料垂直烧结速度而提前到达烧结终点。台车边部效应一般发生在距离台车挡板约150~200mm范围内。
长期以来,连续带式抽风烧结存在较严重的边部效应,台车边部烧结料欠烧,高温保持时间很短,固结块少,成品率低,返矿量大,直接影响烧结矿产质量和工序能耗。
目前,国内外烧结行业评价连续带式抽风烧结的边部效应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测某一风箱处台车宽度方向上料层表面风速的分布,台车边部料面的风速大,台车中部料面的风速小,二者料面风速差越大,则边部效应越大。
(2)观察烧结机尾台车宽度方向的红层断面,台车边部的红层已经消失呈黑色,边部黑色越宽,则边部效应越大。
以上两种方法只能趋势性评价边部效应大小,而不能准确评价边部效应程度,即不能准确评价台车边部烧结料到达烧结终点较台车中部烧结料到达烧结终点提前的时间或风箱个数。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方法不能准确评价烧结机台车边部效应程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评价烧结机台车边部效应的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评价烧结机台车边部效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烧结机系统漏风率一定的情况下,从做了标记的台车运行出点火保温炉后到达的第一个风箱处开始,随该台车的移动,在每个风箱处采用测氧仪同时测定该台车中部和边部篦条下废气中的氧气含量,并做相应的记录;
(2)依据步骤(1)得到的氧气含量数据,分别判定台车中部和边部篦条下废气中氧气含量首次接近21%的风箱位置,并对判定得到的两个风箱位置进行对比,由此即可准确评价烧结机台车的边部效应程度。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待测氧仪连续在两个风箱处测得的该台车中部或边部篦条下废气中的氧气含量均接近21%时,则可停止测定该台车中部或边部篦条下废气中的氧气含量。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每个风箱处分别读取台车中部和边部篦条下废气中的氧气含量数据各两个以上,并做相应的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75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主板ATA自动化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耳机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