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450MPa级热轧低屈强比极薄带钢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1164.3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8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谭文;韩斌;黄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28;C21D8/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08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带钢 低屈强比 热轧 层流冷却 冷却条件 热轧工艺 中间设置 屈强比 中间坯 粗轧 精轧 加热 制造 生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450MPa级热轧低屈强比极薄带钢,它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计为:C:0.01~0.05%,Si≤0.05%,Mn:0.8%~1.5%,Cr:0.05%~0.6%,Als:0.015%~0.10%,P≤0.010%,S≤0.006%,N≤0.006%,Ti≤0.01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通过在粗轧和精轧中间设置中间坯加热的过程,并且控制层流冷却的冷却条件,利用热轧工艺生产出极薄带钢,不仅厚度最低可以达到0.8mm,而且屈强比在0.5以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极薄带钢的制造领域,具体地指一种450MPa级热轧低屈强比极薄带钢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极薄带钢一般指的是厚度在2.0mm以下的薄规格带钢,在实际应用中不仅对其厚度提出了更薄的要求,而且需要极薄带钢具有较好的韧性,较低的屈强比。
传统的450MPa级的薄规格低屈强比带钢利用长流程热轧生产线,并经过冷轧、退火工艺生产,冷轧带钢最薄可达到1.0mm。但冷轧工艺及产品具有生产流程长、效率低、成本高特点。而仅仅采用常规的热轧生产线及热轧工艺难以实现2.5mm以下薄规格产品的生产,因此现有技术中的450~500MPa低屈强比双相钢热轧产品的厚度基本在3.0mm及以上。
而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因为具有短流程、高效率、低能耗的优点,而且可实现批量薄规格产品的生产,其产品成本低,因此,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可以更经济地生产薄规格低屈强比带钢产品,实现部分产品的“以热代冷”,但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的带钢产品由于其晶粒较常规热轧生产线生产的带钢产品更细,因此产品的屈强强度较高,导致屈强比较高,尤其对于450MPa的较低强度级别的带钢,在轧制2.0mm以下的薄规格产品时,其生产难度更大,目前还难以实现屈强比0.6以下的低屈强比薄规格带钢的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450MPa级热轧低屈强比极薄带钢,它不仅可以在450MPa级实现极薄的厚度,而且屈强比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450MPa级热轧低屈强比极薄带钢,其特征在于:它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计为:C:0.01~0.05%,Si≤0.05%,Mn:0.8%~1.5%,Cr:0.05%~0.6%,Als:0.015%~0.10%,P≤0.010%,S≤0.006%,N≤0.006%,Ti≤0.01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优选的,所述极薄带钢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组织+马氏体组织,其中铁素体组织的体积分数≥90%。
本发明中各元素及主要工艺的作用及机理:
C:碳在钢中起固溶强化,提高钢材的强度,碳也起到稳定奥氏体的作用。但碳含量过高其固溶强化作用明显,且容易在钢中形成珠光体,增加钢材的屈服强度,导致钢材屈强比过高,致使成型性能下降,因此钢中的C含量选择为0.01%~0.05%。
Mn:Mn在钢中起固溶强化和稳定奥氏体的作用,可保证形成一定量的奥氏体。Mn含量过低,稳定奥氏体的作用不明显。Mn含量过高容易导致钢中马氏体含量增多,且增加钢中带状组织,使钢材的韧性下降,因此本发明Mn含量为0.80~1.50%。
Si:Si在钢中固溶强化作用显著,Si含量过高,导致钢材的屈服强度过高,从而屈强比升高,但追求过低的Si含量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因此本发明Si含量为≤0.05%。
Cr:在钢中起到固溶强化和提高钢材淬硬性的作用,但Cr含量过高,导致屈服强度增加显著,因此本发明Cr含量0.05~0.60%。
Al:Al在钢中起到脱氧的作用,有效降低钢中夹杂物含量,另外,Al溶于铁素体,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对屈服强度的影响较大,容易和钢中的N形成AlN,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因此本发明中Al含量0.015%~0.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11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