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亚硫酰氯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6715.7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2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杨海燕;庄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科达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6/16 | 分类号: | H01M6/16;H01M4/08;H01M4/78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刘志毅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亚硫酰氯 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亚硫酰氯电池,包括外壳和芯体,芯体包括包膜、填充物、集流体、填充物和阳极片,填充物中均匀分布若干集流柱,该锂‑亚硫酰氯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填充料、电池芯以及组装等步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锂电池芯内部设有均匀分布的集流柱,可以有效分散锂电池放电时产生的沉淀,避免了产物过于集中而产生的过热现象,还可增加锂电池对温度的耐受能力,使得锂电池可应用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填充物制备过程中保持了乙炔黑的多孔碳形态特征,增加了阴极载体的导电性能,采用二次模压成型,避免了碳间隙过大而富集放电产物的缺点,填充物均匀性好还能提高其电导率,从而实现大电流放电或大电流脉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亚硫酰氯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锂-亚硫酰氯(Li-SOCl2)电池在石油开采、地质勘探中应用,使得耐高温锂-亚硫酰氯电池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耐高温锂-亚硫酰氯电池随着井下测量仪在钻头、钻杆带动下逐步进入地下,不仅要承受越来越高的温度考验,同时还要承受钻头、钻杆的冲击和震动。根据相关标准要求,随钻下井的电池组件要能够承受-40℃~200℃温度的环境考验,同时还能够承受振动加速度196m/s2、冲击加速度455m/s2、半正弦波形11ms的严苛工况考验。锂-亚硫酰氯电池具有比能量高、比功率大、放电电压平稳、温度适用范围广、储存寿命长等特性,被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看好,并在航空航天、水中兵器、导航设备、地质勘探、仪器仪表等军事装备和民用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锂-亚硫酰氯电池是目前电池领域中比能量和比功率最高的一种电池。
一般认为锂-亚硫酰氯电池的整体反应机理为:4Li+2SOCl2=4LiCl+S+SO2,硫和二氧化硫最初可溶于过量的亚硫酰氯中,但随着电池的放电,过多的二氧化硫会导致电池产生一定的压力,同时,放电产生的氯化锂也不能溶于多孔碳阴极而析出,在放电行将结束时,硫也可能在电池阴极和隔膜中沉积,还可能与锂的反应而引起锂电池热失控,成为导致锂-亚硫酰氯电池的肿胀或爆炸的主要因素。
常规的锂-亚硫酰氯电池的结构一般包括壳体、电池芯体、电解液,电池芯体为多层卷状结构,依次包括隔膜、阴极极片、隔膜和阳极极片,采用“抛丸式”和“挤膏式”碳包阴极的方法制备,制备流程为:和粉→抛丸→干燥→纤维化,采用这种工艺生产的电池阴极,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压实工艺,其碳阴极载体的电导率较低,无法满足电池大电流放电或大电流脉冲的技术要求,只能适用于小电流放电的应用领域,此外,该方法制备的锂-亚硫酰氯电池芯体的结构不能有效分散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氯化锂、二氧化硫和硫,降低了锂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锂-亚硫酰氯电池放电电流小、放电产物分散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锂-亚硫酰氯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锂-亚硫酰氯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芯体,所述芯体包括包膜、集流体、填充物和阳极片,所述包膜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空心柱,内部填充有所述填充物,所述集流体为一侧带有金属凸柱的金属薄片,所述金属凸柱穿过所述包膜和所述外壳形成所述锂-亚硫酰氯电池的正极,所述阳极片与所述包膜开口端密闭连接,所述外壳与所述阳极片的边缘密闭连接,所述阳极片外露部分形成所述锂-亚硫酰氯电池的负极,所述集流体另一侧设有若干集流柱。
进一步,所述集流柱成分为镍、钛或铂中的一种,数量为2-5根。
进一步,所述集流柱平行于所述包膜轴向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填充物中,且不与所述阳极片接触。
进一步,按重量分数计,所述填充物由以下组分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科达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烟台科达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67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