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球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66612.0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8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大胜;施纯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华清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8/00 | 分类号: | C04B38/00;C04B35/584;C04B35/626;C04B35/645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09 | 代理人: | 赖开慧 |
地址: | 3622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陶瓷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孔磷酸铝(AlPO4)—氮化硅(Si3N4)陶瓷球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作为催化剂载体、化工填料、保温和耐火材料等。在作为光催化剂载体和其他液相反应催化剂载体,以及作为水中有毒物质的吸附剂时,为了保障具有高效的催化效果和(或)吸附效率,往往要求多孔陶瓷球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这就需要制备一种轻质多孔陶瓷球。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610283606.X的《一种轻质多孔磷酸铝—氮化硅陶瓷球的制备方法》,其内容包括把氮化硅粉末、氧化铝粉末、磷酸二氢铝粉末、熔块粉末按照质量比为2:1:3.11:0.03的比例进行干混,但是制备出的氮化硅陶瓷具有力学性能低的缺陷;以及氮化硅陶瓷球的韧性、强度均比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陶瓷球及其制备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氮化硅陶瓷具有力学性能低等缺陷;以及韧性、强度均比较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陶瓷球,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原料由65~74份的氮化硅粉末、2~5份的氧化铝粉末、7~12份的磷酸二氢铝粉末、1~2份的稀土和6~8份的镍渣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加入稀土,可有效优化微观结构,从而显著提高氮化硅陶瓷的韧性、强度;添加镍渣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把镍渣综合利用,而且制备出的氮化硅陶瓷具有力学性能高等优异性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镍渣由SiO2 3~5份、MgO 1~2份、Fe2O3 0.5~1份、余量为Na、Ca、Cr和Ni的氧化物。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SiO2、Fe2O3、Ni的氧化物能增强氮化硅陶瓷的力学性能,增强强度,适应保温和耐火材料的复杂环境应用。
进一步,所述氮化硅粉末的粉末直径为0.5~1.5μm,氧化铝粉末的粉末直径为0.6~1.2μm,磷酸二氢铝粉末的粉末直径为0.4~0.7μ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氮化硅粉末、氧化铝粉末和磷酸二氢铝粉末的粉末直径小,能增快制备速度,提升氮化硅陶瓷的强度。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陶瓷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按重量份数计取原料65~74份的氮化硅粉末、2~5份的氧化铝粉末、7~12份的磷酸二氢铝粉末、1~2份的稀土和6~8份的镍渣进行混合,得混合原料;
步骤S2.用磨球机对混合原料进行球磨粉碎,将粉碎后的混合料于65~75℃干燥后研磨并过80~120目筛,得粉料;
步骤S3.将粉料经造粒、粉料成型后在氮气的质量百分数低于10%的氩气和氮气混合气体中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1800~2200℃,烧结时间为2~4小时,得氮化硅陶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加入稀土,可有效优化微观结构,从而显著提高氮化硅陶瓷的韧性、强度;添加镍渣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把镍渣综合利用,而且制备出的氮化硅陶瓷具有力学性能高等优异性能;在氮气的质量百分数低于10%的氩气和氮气混合气体中进行烧结,能提升氮化硅陶瓷的强度,同时能增多孔数,提升吸附隔热能力。
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磨球机对混合原料进行球磨粉碎,磨球机以300~360r/min的速度球磨6h~10h。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研磨时间长,研磨完全,提升后续加工效率。
进一步,所述步骤S3中,粉料成型后进行热负压烧结,氩气和氮气混合气体产生的气压为-18~-25kPa。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增多氮化硅陶瓷的孔数,提升吸附隔热能力。
进一步,所述步骤S3中,热负压烧结过程中以60~80℃/min的速度升温至1900~2100℃,保温2~3小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逐步提升烧结温度,能提升氮化硅陶瓷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陶瓷球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华清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华清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66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极耳和极柱的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 下一篇:电池极耳及电池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