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即时通讯平台的课堂互动教学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61732.1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4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建;杨政;王永仙;夏祥;郭玉湖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天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7/00 | 分类号: | G09B7/00;G06Q50/2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212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即时通讯 平台 课堂 互动 教学方法 及其 系统 | ||
1.一种基于即时通讯平台的课堂互动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教师端创建教室,得到对应的标识符;
学生端依据所述标识符进入所述教室;
教师端接收教师依据其在现实场景中展示的题目选定的对应的题型以及答案统计方式;
教师端依据选定的题型创建对应的包含题序的答题板;
教师端下发所述答题板至所述教室内的学生端;
学生端接收答案并上交;
教师端展示依据所述答案统计方式对所述答案进行统计的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即时通讯平台的课堂互动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学生端进入所述教室后,得到唯一对应的编号;
服务端接收学生端上交的答案,并建立所述答案与对应学生端的编号的关联关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即时通讯平台的课堂互动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教师端接收查看一编号对应答案的请求;
教师端展示所述一编号对应的答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即时通讯平台的课堂互动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教师端展示所述教室内各学生端对应的编号;
教师端接收选定一编号的指令;
所述一编号对应的学生端进行提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即时通讯平台的课堂互动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现实场景包括线下场景和直播场景;所述题型包括选项题和简答题;所述选项提包括单选题、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投票题;所述简答题包括文字题、图片题、录音题和录像题;所述答案统计方式包括对应选项题的正确率统计方式以及对应简答题的作答情况统计方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即时通讯平台的课堂互动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应所述教室的标识符生成包括教师端和学生端操作记录的教学记录;
依据所述教学记录中记录的最晚操作时间点,在所述最晚操作时间点与当前时间点的时间差超过预设时长后,清空所述教学记录,释放所述教室。
7.一种基于即时通讯平台的课堂互动教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教师端和学生端;所述教师端包括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第一计算机程序;所述学生端包括第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第二计算机程序;
所述第一计算机程序被教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教师端创建教室,得到对应的标识符;
教师端接收教师依据其在现实场景中展示的题目选定的对应的题型以及答案统计方式;
教师端依据选定的题型创建对应的包含题序的答题板;
教师端下发所述答题板至所述教室内的学生端;
教师端展示依据所述答案统计方式对所述答案进行统计的结果;
所述第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学生端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学生端依据所述标识符进入所述教室;
学生端接收答案并上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即时通讯平台的课堂互动教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服务端,服务端包括第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第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服务端接收学生端上交的答案,并建立所述答案与对应学生端的编号的关联关系;
所述第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还能实现以下步骤:
学生端进入所述教室后,得到唯一对应的编号。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即时通讯平台的课堂互动教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还能实现以下步骤:
教师端接收查看一编号对应答案的请求;
教师端展示所述一编号对应的答案;
教师端展示所述教室内各学生端对应的编号;
教师端接收选定一编号的指令;
所述第二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还能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一编号对应的学生端进行提示。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即时通讯平台的课堂互动教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现实场景包括线下场景和直播场景;所述题型包括选项题和简答题;所述选项提包括单选题、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投票题;所述简答题包括文字题、图片题、录音题和录像题;所述答案统计方式包括对应选项题的正确率统计方式以及对应简答题的作答情况统计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天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天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173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计算机网络教学实施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主动式应急撤离虚拟训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