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硫液提盐工艺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0145.0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26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超;艾护民;彭亚伟;毕雅梅;牛鑫;杨娜娜;余远航;鲁帅;夏艳铝;李鹏举;徐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鸿集团煤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10;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7045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盐工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硫液提盐工艺及其装置,包括以下步骤:脱硫液浓缩;浓缩的脱硫液进行酸解反应,然后用NaOH调节至中性;将中性溶液压滤使固液分离,固体溶解后于熔硫釜中加热放硫,析出硫磺,熔硫釜上层溶液浓缩,冷却后析出固体,之后压滤得含Na2SO4为主的固体;将压滤所得中性液体浓缩,冷却后有沉淀析出;将液体及沉淀压滤,将固液分离,得固体为含NaSCN为主的产品,滤液回流到脱硫液真空蒸发器与脱硫液合并再次进行浓缩。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少投资成本、简化工艺流程、缩短反应时间、降低能耗和硫氰酸钠纯度较高的脱硫液提盐工艺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脱硫液提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硫液提盐工艺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焦炭生产中,焦炉产生的荒煤气必须经过系统净化后才能投入实际应用。焦炉煤气脱硫废液就是荒煤气在脱硫净化操作过程中生成的高盐废液。脱硫废液是目前焦化企业的主要污染源,必须加以治理。 提盐是近年来重点发展的脱硫废液治理工艺,它是通过一系列物理和化学手段,将废液中的各种无机盐类,提纯成纯净的工业产品,以达到消除污染、回收资源的目的。
目前,脱硫废液处理的方法和系统较多,如真空蒸发结晶提盐系统、焚烧制酸系统、氧化制硫酸铵系统等。在以上所述系统中,脱硫废液一般要经过双级过滤、活性炭脱色、真空蒸发等诸多工序,过程复杂、处理成本较高。还有一种常用的脱硫液提盐技术为分步结晶法,该方法是采用多次浓缩、结晶、溶解、分离等手段,将其中的硫酸盐、硫氰酸盐、硫代硫酸盐分开的方法,此种工艺较为复杂,投资较高,而且产品受原料浓度影响大,质量有浮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投资成本少、简化工艺流程、降低能耗和硫氰酸钠纯度较高的脱硫液提盐工艺及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脱硫液提盐装置,包括脱硫液真空蒸发器,以及与脱硫液真空蒸发器顺序连接的酸解反应釜、第一压滤机、第一真空蒸发器和第二压滤机,脱硫液真空蒸发器还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一换热器还与第一真空泵连接,酸解反应釜还与氨水池连接,第一压滤机还顺序连接搅拌罐、熔硫釜、第二真空蒸发器和第三压滤机,第一真空蒸发器还与第二换热器连接,第二换热器还与第二真空泵连接,第二真空蒸发器还与第三换热器连接,第三换热器还与第三真空泵连接,第二压滤机还与脱硫液真空蒸发器连接,脱硫液真空蒸发器与酸解反应釜之间、搅拌罐与熔硫釜之间、熔硫釜与第二真空管蒸发器之间以及脱硫液管道上均设有泵。
利用以上装置进行脱硫液提盐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来自MTS催化脱硫产生的含Na2S2O3、Na2SO4、NaSCN、Na2CO3、NaHCO3等盐的脱硫液,由泵送入脱硫液真空蒸发器中,通过与脱硫液真空蒸发器连接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一真空泵调节脱硫液真空蒸发器内的真空度,然后对脱硫液进行浓缩,浓缩至高温下无盐析出即可,因为下一步的酸解反应为均相反应,有固体析出的话用泵输送会有困难;
(2)将步骤(1)中浓缩后的脱硫液由泵输送到酸解反应釜中,加入硫酸溶液进行酸解反应至无大量气体放出为止,然后用NaOH溶液调节至中性,产生的气体经氨水池吸收;
(3)将步骤(2)所得中性溶液经第一压滤机压滤后,使固液完全分离,然后将固体置于搅拌罐中,加入水溶解后泵入熔硫釜中,蒸汽加热放硫,冷却后析出较纯的硫磺,然后将熔硫釜中上层溶液泵入第二真空蒸发器中,通过与第二真空蒸发器连接的第三换热器和第三真空泵调节第二真空蒸发器内的真空度,对液体进行浓缩,待有晶体析出时停止浓缩,放出剩余液体冷却至室温析出固体,然后经第三压滤机压滤,得到含Na2SO4为主的产品,将第三压滤机压滤分离的液体进行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鸿集团煤化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中鸿集团煤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01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