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聚合ZnS纳米粒、制备方法及其用于制备高折射眼用屈光矫正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5769.3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5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徐金库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92/00 | 分类号: | C08F292/00;C08F220/28;C08F220/14;C08F220/32;G02C7/04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韩献龙 |
地址: | 25035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粒 可聚合 屈光矫正 制备 可聚合基团 巯基醇 修饰 眼用 聚合物水凝胶 折光 折射 甲基丙烯酸 纳米粒制备 可控接枝 力学性能 一步反应 原料制备 高含水 交联度 异氰基 接枝 硫脲 锌盐 巯基 合成 期望 引入 | ||
1.一种用于制备高折射眼用屈光矫正材料的可聚合ZnS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聚合ZnS纳米粒是由巯基醇修饰的ZnS纳米粒经与甲基丙烯酸-2-异氰基酯反应制备得到;
所述ZnS纳米粒表面接枝有式 I 所示结构:
式 I
其中,n=2-12;m=1-5;所述可聚合ZnS纳米粒的接枝率为5-15%;
其中,制备高折射眼用屈光矫正材料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聚合溶液的配置:将可聚合ZnS纳米粒超声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加入单体、引发剂,超声溶解,得聚合溶液;所述单体为甲基丙烯酸-β-羟基乙酯、N,N-二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甲酰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2)屈光矫正材料的制备:将步骤(1)得到的聚合溶液加入模具中,压上模具的配套上模,确保聚合溶液内没有气泡,经热固化或光固化、脱膜、洗涤,得屈光矫正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聚合ZnS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聚合ZnS纳米粒的粒径为2-6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聚合ZnS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单体与引发剂的质量比为0.002:1-0.01:1,所述聚合溶液中可聚合ZnS纳米粒的质量浓度为5-60%;所述可聚合ZnS纳米粒的质量为聚合单体和可聚合ZnS纳米粒总质量的10-70 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聚合ZnS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单体为甲基丙烯酸-β-羟基乙酯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的组合、甲基丙烯酸-β-羟基乙酯和N-乙烯基甲酰胺的组合或甲基丙烯酸-β-羟基乙酯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组合中的一种;
步骤(1)中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或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聚合ZnS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将锌盐、巯基醇和硫脲溶于有机溶剂A中,得混合液B;在搅拌、惰性气体保护下,150-170℃下反应8-12h;经乙醇沉淀、洗涤、干燥,得巯基醇修饰的ZnS纳米粒;
(2)将步骤(1)得到的巯基醇修饰的ZnS纳米粒溶于有机溶剂C中,加入催化剂,混合均匀,得混合液D;将甲基丙烯酸-2-异氰基酯溶于有机溶剂E中,混合均匀,得混合液F;在超声和搅拌条件下,将混合液F逐滴加入到混合液D中,室温反应1-4 h;经乙醇沉淀、洗涤、干燥,得可聚合ZnS纳米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聚合ZnS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锌盐、巯基醇和硫脲的摩尔比为1:(1-2):(0.5-1);混合液B中所述锌盐的摩尔浓度为0.2-0.5mol/L。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聚合ZnS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锌盐为醋酸锌、硝酸锌、硫酸锌或氯化锌中的一种;
步骤(1)中所述巯基醇为巯基乙醇、巯基丙醇、巯基丁醇、巯基戊醇、巯基己醇、巯基庚醇、巯基辛醇、巯基壬醇、巯基癸醇、巯基十一醇或巯基十二醇中的一种;
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A、步骤(2)中所述有机溶剂C和有机溶剂E均为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氯仿或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有机溶剂A、有机溶剂C和有机溶剂E相同或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聚合ZnS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巯基醇修饰的ZnS纳米粒和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005-1:0.05。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聚合ZnS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混合液D中巯基醇修饰的ZnS纳米粒的质量浓度为0.02-0.06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鲁工业大学,未经齐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576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孔有机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多孔光催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